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資料圖】
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實施滿兩周年。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反食品浪費調查報告。
據了解,本次調查采用線上問卷調查、體驗式調查、訪問調查、APP測評等方式進行。
根據3589份問卷調查以及在45家餐飲經營場所、30家超市、8家學校和單位食堂的體驗式調查,可以看到目前,反食品浪費已成為全民共識,但在一些領域,食品浪費的情況還時有發生。
受訪者《反食品浪費法》知曉情況
71%的受訪者認為酒店、餐廳、飯館食品浪費最嚴重
根據調查結果,97%的受訪者表示知曉《反食品浪費法》,同時認為反對食品浪費十分重要;其中,95%的受訪者表示了解“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餐飲外賣平臺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等具體規定。
受訪者認為浪費最嚴重的餐飲消費行為
日常生活中,你會采取哪些節約措施?73%的受訪者選擇了“以不浪費為原則,適度備餐、點餐”,63%的受訪者會“在自助食堂、自助餐廳一次少取,吃完再取”,50%的受訪者“在外就餐吃不完時主動打包”。同時,38%的受訪者會主動向家人和朋友、同事宣傳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另有1%的消費者填寫了“盡量不丟糧食”,“吃不完的飯留到晚上吃”,“自己在家做飯”等措施。
71%的受訪者認為食品浪費最嚴重的就餐場所是酒店、餐廳、飯館等,56%的受訪者認為婚喪宴請是食品浪費最嚴重的餐飲消費行為。
受訪者認為浪費最嚴重的就餐場所
在“《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兩年來,食品浪費問題在哪些方面有明顯改善”多選項調查中,50%的受訪者選擇了公務用餐,47%的受訪者選擇了單位、學校食堂。
外賣平臺誘導超量點餐現象仍然存在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餐飲單位、外賣平臺,還是單位、學校食堂,相關的反對食品浪費的提醒都在不斷完善。
受訪者在外賣平臺點餐遇到導致食品浪費的情況
超五成的受訪者表示,外出就餐時,餐飲場所貼有反食品浪費標識或由服務人員提醒適量點餐,采取了提供小份餐、打包服務等反食品浪費措施。
在外賣點餐方面,66%的受訪者表示見到外賣平臺頁面有“按需點餐”提示,55%的受訪者表示外賣平臺頁面會有“食品分量、規格、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提醒。
在單位、學校食堂,半數以上受訪者表示見到了“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標識”,且存在“對有浪費行為的,及時予以提醒、糾正”“定期聽取用餐人員意見,改進菜品質量”等防止食品浪費的舉措。
不過,外賣平臺誘導超量點餐和消費者過量消費現象仍然存在。
60%的受訪者遭遇過外賣平臺商家開展“滿減”優惠活動誘導下單;42%的受訪者遭遇過外賣商家設置最低起送價誘導過量下單;41%的受訪者遇到過外賣商家不提供小份餐。
對餐飲經營場所的體驗式和訪問調查發現,“火鍋店小料屬于自助區,部分客人不計量添加”“甜品份額過大導致食品浪費”“火鍋素菜食材剩余”等情況較為突出。
餐飲經營場所負責人反映,有些消費者宴客時講究排場、要“面子”,時有超量點菜、拒絕打包等現象發生。
受訪者節約食品的方式
短視頻平臺吃播類視頻中52%涉及食品浪費
本次調查還對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APP進行為期一周的測評。
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西瓜視頻五個平臺發布的78個吃播類視頻中,有52%的吃播視頻涉及到食品浪費,其表現形式為“以食量取勝或獵奇表演”“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
食品浪費節目或音視頻情況
同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兩年來,64%的受訪者看到過短時間吃掉超量食物的挑戰賽和“主播探店”等短視頻節目,53%的受訪者看過大胃王類吃播節目,46%的受訪者看到過采用超量食材烹飪成少量食物的浪費現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