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3日,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了\\"經濟英雄\\"王均瑤的喪禮,當時有1000多名群眾冒雨前來見王均瑤最后一面。大堂內懸掛的一對挽聯,\\"憶當年膽大包天名震四海成改革英雄,看今朝英年早逝聲撼神州得百年美譽\\",32個字,道盡了他燦爛輝煌而又因病早逝的一生。
中國包飛機第一人
王均瑤,1966年出生于溫州市蒼南縣一個貧窮家庭,一家7口全靠父親出海打魚為生。為了擺脫貧窮,16歲的他,便帶著兩個弟弟離開了村子,去外面闖蕩。王均瑤腦子從小就很靈活,對算數也是特別的擅長。因此,離開村子不久后,他們靠著賣\\"不干膠\\"掙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的他們帶著這筆錢下海經商。經過 幾年的努力打拼,他們終于擺脫了貧窮,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資料圖】
1991年春節前夕,王均瑤同老鄉們一起回老家過年,可他們沒有買到火車票,于是一起包了輛大巴回家。一路上的顛簸不停,讓疲憊不堪的王均瑤感嘆\\"汽車真慢\\",聽了這句話的老鄉,挖苦起了王均瑤\\"飛機快,你可以包飛機回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鄉們隨意吐槽他的一句話,引發了他的想法——土地可以承包,汽車可以承包,那飛機理論上應該可以承包。
當他把想法告訴同車老鄉的時候,他們都嘲笑他荒誕不經,連飛機票都買不到的人,那來的本事去包飛機。當大家都把這當笑話的時候,只有王均瑤一人把它記在了心里,時刻暗示著自己一定要做成\\"包飛機\\"。過完春節后,王均瑤就馬不停蹄地趕赴長沙,走進民航局表達自己想要承包長沙至溫州的航線的想法。在聽完他的想法后,民航局的工作人員都驚嘆不已,畢竟從沒有人跟他們談過此類業務。
經過幾番洽談后和前后奔波,王均瑤成功了。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4\\"型民航機從長沙飛往了溫州,這是王均瑤承包線路來的第一次飛行,也是中國民航史上私人包機的第一次飛行。承包長沙到溫州航線的第一年,王均瑤就掙了20萬元,嘗到甜頭的他,一鼓作氣,短短的一個月內相繼承包了400多個航班,并在1992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私人包機公司——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很快就遭到了國內外媒體的紛紛報道,他的舉動讓世人都為之感慨,他也因此贏得了\\"膽大包天\\"的個人品牌。
進軍乳業,走品牌路線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均瑤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中國人均喝奶不足7公斤\\"的報道,他的敏銳讓他意識到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改革開放必定會讓中國在不久后富起來,那時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將不再滿足于\\"量\\",而是過度于\\"質\\",而牛奶正是\\"質\\"的體現。說干就干,1994年,王均瑤成立了均瑤集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正式投入生產。
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王均瑤要求從牛奶生產基地到成品的每一步都要嚴格把關,并利用高科技技術大大延長了牛奶的保質期。之后更是斥資上億在湖北宜昌打造了一個年生產能力達80000噸、年產值達6億元的乳制品生產基地。
有長遠目光的王均瑤意識到乳制品在未來將會是同質化嚴重的產品,要打破這一局面,唯有走品牌路線:品牌先行,贏利后到。之后,他在拍賣市場上以均價6.8萬的價格獲得了80輛市區出租車的經營權。他人都以為王均瑤進軍出租車行業,而實際,他只是為了走品牌路線,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把自家的品牌\\"印\\"在了出租車上,讓司機都穿著有\\"均瑤\\"二字的統一的服裝。隨著出租車的滿街跑,\\"均瑤\\"的品牌在溫州已是家喻戶曉。\\"品牌先行,贏利后到\\",航空、乳業帶給了王均瑤豐厚的回報,年僅25歲的他便以115億的身價成為了浙江首富。
買下爛尾樓凈賺一億
1999年,上海大開放,王均瑤將公司移到了上海,打算在上海闖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到上海不久后,王均瑤就開始進軍房地產行業,2002年,他以5.5億元的價格拿下徐家匯的一棟爛尾樓。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是王均瑤魯莽的決定,完全沒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妙之舉。
拿下爛尾樓的王均瑤,著手對它進行了改造,把它的地理位置價值發揮到最大。這座爛尾樓也在王均瑤的精明下\\"搖身一變\\",成了上海均瑤國際廣場的前身——金匯大廈。王均瑤也憑借此絕妙之舉,凈賺了一個億。
因病早逝
作為出色的企業家,自然而然是要擔任更多的社會職務,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王均瑤就是其中之一。他一度擔任了15個社會職務,其中不乏一些忙碌而又重要的,他也因此讓自己絲毫沒有可以片刻休息的機會。每天都像一臺不知疲勞的機器,工作十幾小時,作息也及其不規律。
2003年的一天,王均瑤因為肚子劇痛,便到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食道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均瑤萬念俱灰?;赝蹙幍膭摌I生涯,多少的苦難他都熬過去了,如今因病而匆匆結束這一切,多少令人有點唏噓。
他得病是過度操勞導致的,倘如當時肯全身而退,專心治病,控制住病情不是不可能的事??伤幌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他放不下工作,放不下成為 \\"大陸李嘉誠\\"的理想。為此,他選擇了繼續工作。
2004年7月,因為病情的加重,王均瑤被送進了上海瑞金醫院。不想讓公司處于不利的王均瑤,選擇了隱瞞自己的病情。不久后他進行了第一次的手術,身體變得明顯的消瘦了,為了不讓別人懷疑,他謊稱自己最近是在減肥。
天妒英才,手術不久后,他的病情突然惡化了,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什么已經到終點了。之后不久,王均瑤就制定了遺囑,把自己的公司交給了兩位弟弟。
2004年11月7日,王均瑤因患上癌癥早逝,時年38歲。38歲——這個生命之花本該盛放的季節,王均瑤卻猝然枯萎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