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4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課題組研究發現,環形RNA作為分子海綿可以同時結合多個miRNA,進而調控單一信號通路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進程,該研究成果有望為小細胞肺癌提供新的分子標志物和治療靶點。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分子癌》上。
環形RNA是一類呈封閉環狀結構的新型非編碼RNA分子,在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神經內分泌肺部惡性腫瘤,占據肺癌中約13%—15%的比例。相較于肺癌的其他亞型,小細胞肺癌的惡性程度最高,其5年生存率不足7%。目前小細胞肺癌中環形RNA的生物學功能和分子機制研究還鮮有報道。
林文楚研究員課題組通過數據庫挖掘和實驗驗證發現環形RNA-circVAPA在小細胞肺癌細胞系、臨床病理組織和患者血清中顯著高表達。該環形RNA由VAPA基因的第2個到第4個外顯子反向剪切形成338bp的閉環單鏈RNA大分子。與此同時,進一步的體內體外實驗表明circVAPA能夠參與促進小細胞肺癌發生發展。在分子機制層面,circVAPA通過調節miR-377-3p和miR-494-3p/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GF1R)軸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號通路,加速小細胞肺癌的進展。進一步,circVAPA缺失顯著增強了細胞和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IGF1R激酶抑制劑BMS-536924的抑制作用。
該研究成果表明,抑制circVAPA和BMS-536924聯合使用是一種可應用于小細胞肺癌的潛在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