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材料學院、陜西省國際軟物質聯合研究中心劉峰教授團隊與張明明教授團隊經過緊密合作與潛心研究,設計并合成出一種利用金屬配位作用誘導的液晶發光材料,該研究成果以《金屬配位誘導的發光金屬大環液晶》為題,近日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
如何設計并合成具有可調控并且具有優異發光性能的液晶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面臨的一個挑戰。傳統的構筑策略是將發光基團和液晶單元相結合,但是面臨著兩個問題:其一,將發光基團引入液晶基元中很難保持整個分子具有液晶性質;其二,液晶的形成是一個自發的自組裝行為,伴隨著分子的有序性聚集排列,這樣會導致熒光淬滅現象,發光效率不高。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針對這一科學難題題,設計并合成了以金屬環為核心的大環化合物。通過金屬配位作用,限制了四苯乙烯衍生物吡啶配體的旋轉賦予該大環化合物優異的發光性質。與此同時,雖然構成該大環的兩個單元都不具有液晶性能,該金屬大環不僅能形成穩定的熱致液晶,還可以在DMF中形成溶致液晶。
據劉峰教授介紹,發光的液晶材料由于其同時具有獨特的光致發光和液晶的流動性,在有機發光二極管,液晶顯示、存儲、傳感、成像系統,偏振有機激光器和有機半導體等科學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這是首例利用金屬配位作用誘導的液晶發光材料,在超分子化學和液晶領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記者 史俊斌 通訊員 劉昱含)
關鍵詞: 液晶發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