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壹沓科技正式對外宣布完成2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是壹沓科技繼2020年底A輪融資完成僅6個月后的又一輪融資。備受資本看好的壹沓科技在持續加速布局的過程中,向全球用戶提供領先的數智化產品及服務,把握數智化變革的先機。壹沓科技創始人兼CEO卞曉瑜表示,未來世界的組織及個人必將數智化,我們堅定看好這個方向。
面向未來的超級賽道及完整的團隊,引領壹沓科技進入全新時代
據卞曉瑜描述,壹沓科技的發展就像練兵打仗一般,不斷突破自我。
2017-2018年是第一個階段,借事修人。緊貼業務場景,基于業務實際需要發展人才建設組織,激發每個人的潛力,類似小米初期,也是基于業務,基于發展,磨練團隊;
2019年至今是第二個階段,以戰練兵。也是壹沓真正開始進入數智員工的自動化賽道,根據全球行業動態,總結每場戰役經驗,針對性的調整策略,保證團隊的戰斗能力。
但練兵打仗也少不了一支致勝的戰隊,壹沓科技的創始團隊均來自于之前的上市公司,他們有共同的價值觀、經歷過創業、成長、中國及美國上市,同時具備To B和To C基因,是一個很完整的團隊。按照企業服務鐵三角體系,壹沓團隊擁有完整的技術、營銷、服務的綜合能力,是企業服務必須具備的團隊模型。如何把握資本引進與企業發展的節奏,壹沓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壹沓A輪真正融資是去年年底,但因為圣誕和春節,所以今年才宣布融資。并在今年6月完成A+輪融資。過往的創業經歷使我們非常關注整個資本與企業發展的節奏,而不是完全跟著外部節奏,我認為融資的節奏要根據外部的市場、自身業務發展和組織建設往前走。”卞曉瑜說道。
“外面認為壹沓科技做RPA賽道較晚,其實不然。2018-2019年,國內其他廠商開始做RPA。2018年,壹沓科技內部已經實現了局部業務自動化,但是這個自動化平臺并不是現在理解的RPA產品。最初的自動化平臺主要是解決一些數據挖掘及人工智能的場景應用,以提高內部的人效和敏捷運營。在2018年Q4,看到海外UiPath、Blue Prism的產品,壹沓正式開始關注RPA。并與2019年Q1基于已有的自動化平臺開始形成產品化,并正式推出第一代數字機器人產品CubeRobot,通過已有的行業客戶進行產品驗證,這就是壹沓科技RPA最初的發展路徑。”
面對實力很強的國外大廠,如UiPath在中國、Blue Prime在中國、Automation Anywhere在中國等,以及國內的一些同行,壹沓科技一直在追問自己:為什么是壹沓科技?給到用戶最終的價值是什么?如何構建未來的終局?
這背后代表著產品、服務、營銷路徑該怎么做?最簡單的方式是跟隨UiPath。但之前的上市經歷告訴壹沓科技的創始團隊,盲目跟隨是有問題的,所以壹沓花了一段時間去思考。
“以客為先、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一直是我們內部踐行的,理論上,我們先去思考所謂的路徑,但壹沓科技與UiPath不一樣,在現階段還不具備UiPath整合全球合作生態的能力。我們在想,到底是做渠道還是直客,到底是做標準產品還是做解決方案?當初壹沓科技看到很多問題也思考很多。因此融資節奏并不算快,平穩發展,一年保持一輪的融資,但是金額相對更大。”
之所以能夠獲得頂級投資機構認可,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這是面向未來的超級賽道,但更重要的是,壹沓科技凝聚了一個很完整的企業服務鐵三角團隊,并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獨立思考,在產品實現、技術架構、業務路徑都保持企業的獨特優勢。
堅持以客為先,持續創造價值是成為賽道領導者的核心法則
產品是企業服務中最核心的。對于產品,要看其對用戶的價值,另外要秉持長期主義。有些價值是短期的,而不是長期的。例如,直接用一些現成的底層框架,也許會迅速實現產品,但是從中長期看,未來改造產品底層架構會有巨大的代價。
在產品設計當中,壹沓科技考慮兩個大的未來:
一是面向業務人員使用,所謂的IT普惠化,這是大的趨勢,是一個全場景主義。
二是核心技術自主化,壹沓科技從產品的底層邏輯到整體架構都是自主研發,是獨立思考的結果,這也是壹沓科技產品可以有信心引領未來行業發展的硬核底氣。
除此之外,壹沓科技依托核心技術引擎CubeInside構建三條產品線,分別為人力智能產品-CubeRobot、數據智能產品-CubeData和認知智能產品-CubeCognition。其中數據智能產品及認知智能產品分別加強了數智員工的場景落地能力,更好的通過數智員工幫助企業實現面向未來的數智化。
卞曉瑜表示,“其實壹沓科技不太愿意去講RPA,我覺得真正做的事情是通過數智員工幫助企業構建面向未來的數智化企業,但這是不是就是RPA,我一直是打問號的。數智員工是集成各類前沿技術后去提供搭建數智化的產品和服務,這也是壹沓科技一直在跟所有的用戶、合作伙伴和投資人去講的理念。壹沓科技對外的內容不太多,我們不太會去講流程數字化,而更多強調通過數智員工去實現企業內部的各類業務自動化。”
市場開拓上,壹沓科技則聚焦行業,因為數智員工是為了給各類企業提供白領勞動力,而這與其所處的崗位和行業強相關。例如,很多RPA公司像UiPath做了大量的財務這類通用場景。壹沓科技更多的圍繞行業的業務實現自動化,基于行業中業務場景,如電商中的運營,零售中的采購等業務場景。
壹沓科技現有的營銷體系既有直銷,也有行業生態伙伴的合作。處于新行業時,壹沓科技認為營銷要分階段及所處的行業。在早期,更多的是驗證落地,壹沓科技更傾向于直銷,以建立行業化的標準產品矩陣,相對成熟后會更多地與行業伙伴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壹沓科技廣泛接觸頭部、腰部和偏常規中小企業,并堅持瞄準各類企業業務場景中相對可標準化、規模化的場景。
當然,開始階段需要有一個“認清”的過程。首先要看這個行業中存在規模化的場景,然后再判斷能否將其做成一個偏標準的產品或標準的應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行業的標準化場景越來越多,壹沓科技也許會提供一種偏標準的方式,與行業合作伙伴一起推動這種半標準或非標準的場景實踐。
擴展業務布局,抓住客戶價值點
電商、零售、消費等行業市場前景廣闊,是壹沓科技重點投入的領域。
對于壹沓科技的業務布局,卞曉瑜談道,“To B更偏數智員工,是企業的數字勞動力;To C更偏工具,機會在于那些與用戶很近的公司,如蘋果、微軟或小米、華為等,這些公司有很大的To C產品生態。對于我們這樣的企業而言,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機會在哪?我們已準備好相關的產品,但一直在思考是否要免費推出?推出此項目的終局何在?是為了覆蓋更廣范圍的用戶,還是為To B用戶提升市場知名度和滲透率。當然,壹沓科技有To B和To C基因,而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在To C方面實現像UiPath人手一個機器人,因為企業和個人的需求是始終存在的。”
目前,壹沓科技落地的數智化產品已累計服務客戶將近千家,規模不容小覷。創新科技的推廣離不開教育市場,卞曉瑜認為,面對客戶,要差異化思考。To C要讓自己認可,To B要讓用戶認可。客戶buying的無非是開源、節流,我們的數智化產品能夠非常量化的幫助企業敏捷的運營,提高人效,讓員工聚焦于高價值的工作。
此外,不同的人對于產品價值的關注也是不一樣的,對公司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而言都不一樣,比如IT人員關注安全性、穩定性。不管怎樣,讓用戶聽的懂,可以快速的量化,這是最關鍵的。
不同企業,其看重的價值點亦有所不同。中小企業,更多考慮人效,處于這個階段的企業,自動化的需求相對而言不是很強烈,壹沓科技更多從數智員工角度與這類企業交流;大型企業更關注業務自動化,考慮更多的因素,如整個流程的自動化、是否合規、安全、具備人效等綜合維度。
數智化企業的終局:精英白領+數智員工
目前,中國白領有效落地大概在1.7億左右,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年輕人工作方式的變化,這1.7億勞動力中會有缺口,缺口在哪里打開,怎么彌補,數智化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數智化的一部分可通過業務軟件完成,一部分通過數字機器人完成,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而且,很多業務軟件滿足不了白領員工日常運營的敏捷需求,軟件也很難滿足每天不斷迭代,數字機器人應運而生。工業機器人和大型流水制造線的差異在于,大型流水線不可能每天改或每個月改,但是工業機器人調整一個零件,第二天就調試完成。
壹沓科技希望幫Office企業構建面向未來的數智化企業。數智企業會由真正精英白領員工+數智員工構成,這樣的協作可以幫助企業敏捷運營,實現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升級。
面向廣闊的發展前景,壹沓科技還會走得更遠。
卞曉瑜說道,壹沓的創始團隊一直都在創業路上前行,血液里帶著創業的基因,專注于用戶價值及背后的商業化機會,核心團隊相處多年,有著共同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堅持奮斗,始終為全球用戶提供領先的數智化產品及服務,幫助企業實現面向未來的數智化。
壹沓科技一直堅持把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做到行業標桿,企業的文化好比土壤,可以聚攏更多優秀的人才,讓優秀的人才快速融入團隊并發揮更大的價值。組織建設的根本就是實現優秀人才的1+1>2,共同為客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及服務,達成我們壹沓的愿景。壹沓科技的核心文化在于:以客為先-專注用戶價值,以終為始-堅持結果導向,以人為本-長期關注組織及個人的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