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1第二屆上海市健康金名片高峰論壇"在滬舉辦。論壇由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藥監局聯合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主辦,表彰了一批在公共衛生、科技創新、長三角醫聯體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企業。由于在抗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領域貢獻突出,平安智慧城市榮獲"公共衛生先鋒獎"金名片。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聞大翔、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陸敏、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為共同獲獎單位頒獎。
共話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科技抗疫"價值凸顯
自2016年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相關政策,著力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積極抗疫卓有成效,客觀上加速了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科技抗疫"、數字醫療的價值也越發凸顯。今年7月1日,由國家四部門共同編制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更是對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此背景下,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X診所》牽頭主辦了本次高峰論壇活動。在論壇對話環節,上海市原副市長、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趙啟正,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吳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以及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高孟軒,圍繞"科學戰‘疫’助力建設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享。
趙啟正主任表示,中國醫療在戰"疫"中的勝利彰顯了中華文化以和為貴的強大凝聚力。同時,中國醫療也取得了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全面升級。硬實力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科技應用,有效提升了醫療診斷、疫苗研發甚至藥物研發水平,幫助提升公共衛生體系精準科學的聯防聯控;軟實力包括全民科學公共衛生意識的樹立,民眾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以及整個社會醫患關系的改善。
吳凡院長認為,公共衛生就相當于安裝路燈和鋪路,其主旨就是預防人們"摔跤"。2020年疫情發生后,"修路燈"的人越來越多了,摔跤的人越來越少了。之所以產生了這樣的巨大轉變,是因為我國秉承健康至上、生命至上、預防為先的理念,在疫情防控這場大考中,承擔了上游的"筑壩者"的重擔,有效控制住了增量。
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高孟軒表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意味著就醫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升,人們看病不再難,看病不再貴,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這也是平安的初衷,希望市民少生病、少花錢。2020年疫情發生后,平安智慧城市也迅速調集資源推出了面向管理者、醫護人員和普通市民的三大類平臺工具,利用大數據、AI等智能化技術,從各個維度助力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
據介紹,以《方案》為指引,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下簡稱"平安智慧醫療")重點關注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助力關口前移醫防協同和提高質量促進均衡。
在提升質量促進均衡方面,平安智慧醫療推出醫共體解決方案,充分發揮平安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先科技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實現醫共體內部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業務上下協同、管理融合一體,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搭建專科醫聯體平臺,為全國各地400多家醫院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在醫防協同方面,平安智慧醫療提供更精準的智能慢病管理服務,35種慢性病的端到端管理,可為高危及確診患者提供慢病預防及慢病管理服務。
在疫情期間,平安智慧醫療為15個省市提供疫情預測報告,為上海疾控提供智能健康問答覆蓋200多萬人,為粵鄂等地區建設公衛應急平臺,為隴浙等200多萬居民開展智能慢病管理,新冠肺炎智能閱片累計超400萬張,心理救援平臺援助上千例心理救援者……正是基于這一系列突出貢獻,平安智慧城市獲得了由本次論壇頒發的"公共衛生先鋒獎"金名片。
智慧醫療科技賦能,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作為平安集團旗下從事醫療G端、H端業務的核心板塊,平安智慧醫療通過其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近年來參與了眾多公衛應急防控信息化建設項目,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賦能醫院、醫生、監管、慢病管理等領域。
例如,在賦能醫院和醫生方面,平安智慧醫療與上海的多家三甲醫院建立科研合作,幫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建設智慧醫聯體平臺,組建了19個專科聯盟為全國400多家醫院提供專業和技術支持,并獲得了2021年度IDC數字化轉型大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在此次論壇上也榮獲了"長三角共智卓越獎"金名片。平安智慧醫療還聯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研發智能眼部OCT篩查系統,并在部分社區開展了眼部篩查義診;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開展科研合作,幫助各大醫院在數字化方面的學科升級。
同時,平安智慧醫療在疫情應急防控上也有不俗表現。例如在2020年1月新冠爆發初期進行了回溯性驗證,可以提前5天預警新冠爆發風險,準確度超過95%,并且后續可用做新發未知傳染病的預警。此外,平安智慧醫療也參與了眾多公衛應急防控信息化建設項目,例如為深圳市6區提供民營診所監管平臺,覆蓋近千家診所,就診記錄超過100萬人次,共計對監管人員進行了6000多次智能預警,促成2000多次診所整改等。
"醫療體系不再只關注治療,從病前預防到確診后的管理,范圍正在不斷拓寬,醫防融合已是大勢所趨。"高孟軒指出,平安智慧城市除了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也將是其重點發展領域。
早在2020年9月,平安集團就正式對外公布了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戰略。其中,平安智慧醫療通過提供公共衛生管理、醫療機構監管、AskBob醫生站、臨床輔助決策、智能影像、慢病管理等方案,有效服務監管部門、賦能醫療機構,讓人民群眾、機構、政府均受益。例如平安智慧醫療打造的"AskBob醫生",可在診療時和醫生自我學習提升時幫助醫生,一是為醫生提供診斷及治療決策輔助;二是為醫生提供智能文獻分析及前沿科研洞察。目前也已服務于3.7萬家醫療機構,累計逾100萬醫生用戶。
本次活動還舉辦了"強國有我"科普助力啟動儀式,上海市科委、衛健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聯合銀蛇獎優秀獲得者,與平安智慧城市智慧醫療事業部總經理謝震中,及萬達信息等多領域代表,共同啟動科普聯盟。未來,各方將強強聯手,為健康科普賦能,為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識助力。
平安養老險陜西分公司供稿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