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在買什么?答案寫在貝萊德的持倉里。
7月第四周,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斥資超12億美元搶購ETH,對比同期BTC購買金額僅有2.67億美元——ETH的買入規模達到BTC的四倍以上。這一舉動在傳統金融圈掀起巨浪。
當貝萊德的以太坊ETF(ETHA)在短短10天內規模從50億美元突破100億美元時,投資者發現華爾街的資本風向已經改變:從大餅的“數字黃金”敘事,轉向以太坊的“數字石油”價值邏輯。
一、戰略突進:港股首現增強版以太坊金庫,三箭齊發重塑估值邏輯
8月8日,華檢醫療(01931.HK)以三則相互咬合的公告,向資本市場宣告其轉型為港股首家增強版以太坊金庫公司的戰略突進。
第一箭:啟動“具備下行保護機制的全球增強版以太坊金庫”戰略
該戰略具備兩大差異化機制:多層次“下行保護”,包括ATM融資機制、RWA價格回購承諾及衍生品對沖等七重防護網;主動型“收益增強”則通過質押再投資循環及期權策略提升資產效率。其目標直指“全球最大以太坊金庫上市公司”,構建“定投式增持—質押生息—生態反哺”的閉環。
華檢醫療8月8日公告
第二箭:牽手HashKey構建合規通道
華檢醫療與亞洲頂級合規數字資產集團HashKey Group簽訂戰略協議,后者將為其提供以太坊(ETH)的大宗交易執行與成本優化、全球市場流動性支持,以及探索加密資產儲備與實體經濟資產(特別是醫療創新藥知識產權RWA)的融合路徑。HashKey業務覆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持牌交易所及資產管理,其全棧式生態成為華檢醫療以太坊金庫戰略落地的關鍵基建。
第三箭:真金白銀買入5190枚ETH
經華檢醫療董事會決議批準,可最多動用8.8億港元于公開市場購買ETH作為儲備資產。截至8月8日,公司首批合共買入5190枚ETH,平均價格為28,798.21 港元,總交易對價1.49億港元。此舉不僅是對金庫戰略的實質性啟動,更是向市場宣告其轉型決心的資本行動。
三則公告環環相扣:金庫是資產容器,HashKey是通道樞紐,ETH增持是即期動作——一套完整的“港股版以太坊微策略”已然浮出水面。
二、機構共識:華爾街重注以太坊,五大邏輯構建“數字石油”價值體系
當貝萊德在7月瘋狂掃貨ETH時,華爾街的資本邏輯已清晰可辨——以太坊正在成為機構資產配置的“必選項”而非“可選項”。支撐這一轉向的是五大核心價值支柱:
通縮性“數字石油”:EIP-1559升級后,ETH交易費的80%被銷毀,年化銷毀率達1.2%~2.4%,流通量增速降至0.5%以下。越用越少的特性使其具備天然抗通脹屬性。
生息型“數字債券”:以太坊質押提供2.1%~4%的年化收益,機構通過質押將資產負債表與鏈上經濟掛鉤。SharpLink Gaming在購入7.7萬枚ETH后立即全部質押,展現“買即質押”的標準操作。
生態霸權護城河:以太坊占據全球DeFi市場57%的份額、RWA領域55%的份額及穩定幣54.2%的供應。其開發者生態規模是競爭對手的數倍,形成難以撼動的網絡效應。
合規化破局:2024年美國SEC批準以太坊現貨ETF,2025年《天才法案》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政策明朗化掃除機構入場障礙。
流動性剛需:作為DeFi生態的“基礎結算資產”,以太坊已成為RWA代幣化、穩定幣發行的首選底層鏈。90%的穩定幣和RWA部署在以太坊上,使其具備類似美元在外匯市場的地位。
渣打銀行在最新報告中預測:企業財資部門持有的ETH占比預期將從目前的1%升至10%,增幅高達十倍。這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資產范式認知的革命。
三、生態耦合:醫療RWA代幣化的“ETH發動機”,催生剛性需求
華檢醫療的以太坊金庫戰略絕非孤立行為,而是與其核心業務——醫療創新藥資產代幣化(RWA)深度咬合的生態布局。
7月30日,公司攜手華大基因旗下華大共贏設立全球首只“創新藥知識產權代幣化基金”,該基金將投資于其“NewCo+RWA”Web3交易所生態項目。這一合作將華大共贏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項目資源與華檢醫療的鏈上生態打通。
更關鍵的是其ivd.xyz交易所的戰略定位:作為全球首家專注于醫療創新藥知識產權RWA的Web3交易所,它采用“中心化效率+去中心化安全”的混合架構。但它的獨特之處在于與以太坊的深度耦合:
價值捕獲:交易所內RWA發行、交易及流動性池產生的收益,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兌換為以太坊(ETH)
資產結算:生態內穩定幣IVDD的發行與清算均基于以太坊網絡執行
治理支撐:金庫儲備的以太坊(ETH)將成為生態治理的投票權憑證與安全質押物
當中,ETH既是底層燃料,更是核心儲備資產。隨著華檢醫療ivd.xyz交易所生態擴大,對ETH將產生持續且規模化的剛性需求。這種需求不同于投機性購買,而是植根于真實商業場景的價值循環。
四、機制革命:下行保護+醫療場景,構建差異化護城河
當眾多公司效仿微策略囤積數字資產時,華檢醫療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雙重差異化設計——既解決加密資產波動痛點,又直擊了醫療行業的沉疴。
1.金庫戰略的“保險機制”
ATM靈活融資:根據股價表現擇機增發新股,避免熊市“流血融資”
衍生品對沖:運用期權組合鎖定價格波動風險
定投策略:分散買入時點平滑成本
這套機制讓傳統投資者無懼波動捕獲鏈上收益。
2.醫療RWA的痛點破解
創新藥研發面臨10年周期、80%資金砸在臨床階段的困境。華檢醫療的解決方案是通過ivd.xyz交易所,將高價值醫療資產(如Ⅱ期臨床的ADC藥物、基因療法專利)轉化為可分割交易的數字憑證。
其目標明確:成為醫療RWA領域的“納斯達克+Uniswap”,既保障合規性,又實現去中心化流動性。
對創新藥企而言,這意味著融資效率的質變;對投資者而言,碎片化投資頂尖生物醫藥IP成為可能;而對華檢醫療自身,則形成“收購IP—代幣化—收益以太坊(ETH)化—金庫增厚”的價值飛輪。
五、市值對標:金庫模型的價值重估,千億市值路徑圖浮現
當微策略通過持續增持BTC實現4年80倍增長的資本神話,8月8日盤中市值超1100億美元,市場正重新尋找“以太坊版本的微策略”。華檢醫療憑借系統性布局,或已顯露爭奪這一席位的野心。
美股“以太坊陣營”的示范效應:
Bitmine Immersion Tech(BMNR)持倉83.3萬枚以太坊(ETH),市值近300億美元;
SharpLink Gaming(SBET)持倉49.9萬枚以太坊(ETH),通過質押年化收益超5000萬美元;
The Ether Machine計劃通過SPAC合并上市,初始持倉40萬枚以太坊(ETH)。
這些公司股價在以太坊(ETH)上漲周期中普遍實現了數倍的股價漲幅,盡管波動劇烈,但卻成功驗證了“每股以太坊(ETH)含量”產生溢價效應的估值邏輯是具備可行性的。
華檢的爆發軌跡與市值潛力:
公司股價7月累計漲幅118%,8月6日單日暴漲38.43%,市值突破128億港元。或許,這僅是該公司價值發現的首個階段。
華檢醫療8月6日股票走勢,圖源:富途牛牛
若未來成功執行以下路徑,公司或有機會重現微策略的市值增長神話:
1)增持以太坊(ETH):利用股價溢價融資擴大持倉(參考Bitmine的質押再投資策略)
2)擴大RWA規模:依托華大共贏基金收購優質創新藥管線,提升ivd.xyz交易所資產厚度
3)捕獲穩定幣紅利:美國子公司已啟動穩定幣牌照申請,有機會切入萬億美元市場
渣打銀行預測ETH價格將突破4000美元(截至8月8日已達3900美元),若華檢醫療在兩年內將以太坊(ETH)儲備擴大至10萬枚,僅此部分資產價值即超40億美元,其若再疊加醫療RWA平臺溢價,公司的千億港元市值目標并非遙不可及,其背后價值重估的本質是對“以太坊儲備+醫療生態”協同效應的定價。
六、新金融基礎設施的香港范本
于中國香港、美國兩地申請穩定幣牌照——這家公司的戰略視野跨越太平洋兩岸,將中國創新藥資產與全球資本通過以太坊生態進行連接。
“以太坊正在成為現實資產與加密世界的交匯點”,BitMine董事會主席Thomas Jong Lee的斷言正在被驗證。
而華檢醫療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是這個交匯點的旁觀者,更是積極構建者——其醫療RWA引擎持續將會持續產生對以太坊(ETH)的剛性需求,而其金庫戰略則將這種需求轉化為可投資的金融載體。
微策略創始人Michael Saylor憑借對BTC的堅定持倉創造財富神話,華檢醫療的野心則是將以太坊的“數字石油”屬性與萬億美元醫療創新市場熔鑄為新的價值港股標桿。當千億市值之路啟程,它書寫的不僅是資本故事,更是一幅中國生物醫藥資產借力Web 3.0技術實現全球流通的戰略藍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