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通訊員??許開飛
(資料圖片)
“這次獲批鎮江市重點實驗室,可以將其看作是江蘇大學與鎮江市相關企業密切合作的水到渠成的結果?!?/p>
在8月12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鎮江)暨2023年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上,鎮江市航空航天關鍵構件先進制造重點實驗室揭牌。
江蘇大學微納光電研究院院長葉云霞說,實驗室將建成服務鎮江市航空航天產業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并開展技術研發、培養緊缺人才、深化校企合作。
當天,共發布35項“揭榜掛帥”技術需求,84個高校院所專家團隊與鎮江340家企業現場洽談,30個科技合作協議簽約,14個創新平臺揭(授)牌。為鎮江深化“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為鎮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航空航天產業一飛沖天
航空航天先進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技術高度密集型的產業。近年來,鎮江圍繞航空航天產業,引進培育了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高端金屬合金、高端裝備制造等一系列航空航天企業。
2023年5月28日,國產大型干線客機C919從上海虹橋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開啟了大飛機商業運營之旅。國之重器凌云九霄,這背后閃耀著眾多“鎮江元素”。
截至目前,鎮江已集聚了94家航空航天企業,2022年度實現應稅銷售收入超百億元,在江蘇省名列前茅。2023年1-4月份,應稅銷售達到了33億元,同比增長10.3%,11家企業躋身中國商飛協作配套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行列。
?“這些企業在創新發展的過程當中,必然有一些關鍵技術需要解決,這些關鍵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企業自身的研發團隊來解決,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高校合作來加快企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葉云霞說,近年來江蘇大學圍繞航空航天關鍵構件先進制造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和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航發優材、美龍航空等鎮江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
作為丹陽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發起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依托丹陽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和多位院士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方面積累的創新成果已在丹陽和鎮江成功轉化。他表示,國內通用航空發展潛力無限,尤其低空經濟的發展與智慧通航應急救援密不可分,希望江蘇能在通航發展上搶抓機遇、做出佳績。
在合作大會現場,有很多帶著難題來的企業和帶著“良方”來的科研團隊。一次握手約定,一番促膝談心,創新的火花在這里碰撞,合作的共識在這里聚合。
南京理工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顧文華告訴記者,這次他們團隊帶來了透明車載GPS天線技術,該技術可以大幅增加天線覆蓋面積,從而提升GPS精確度。有備而來的他希望這次和鎮江企業開展合作,將技術成果落地鎮江。
“通過抓牢抓實產學研合作這項基礎性工作,拉近高校院所與企業的距離,推動校企攜手創新,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鎮江轉移轉化?!辨偨锌萍季志珠L肖敬東表示,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科技系統將努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建優建強科創平臺。
船舶海工產業揚帆遠航
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實施海洋強國、制造強國和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戰略性產業。近年來,鎮江搶抓船舶產業發展機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今年1-6月,江蘇鎮江市船舶海工規上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8.8%,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蓬勃態勢。
鎮江將海工裝備已列為8大重點產業鏈之一,著力提升船舶海工產業高層次創新平臺,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推進船舶海工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
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俞孟蕻告訴記者,研究院正圍繞“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綠色智能新能源”三大領域,打造船舶海工產業技術研發與船型開發設計制造平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人才引進與培養基地,助力船舶海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坐落于鎮江的江蘇科技大學被譽為“造船工程師搖籃”。當天,江科大建設的鎮江市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實驗室將主要圍繞深遠海、極地、綠色、智能發展等四大方向,著力攻克一批滿足戰略需求的高端裝備研發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江蘇科技大學校長嵇春艷說。
“我們這個實驗室應該說恰逢其時,正好是江蘇省建設海洋強省以及鎮江市要提升海工船舶產業集群實力的契機而打造的?!憋浩G表示,今后,將充分整合產業和科創資源,助力鎮江打造全國有影響力船舶海工基地。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說,近年來鎮江積極推進產業強市戰略,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當好校企合作的“紅娘”,“高校院所走進鎮江”這一產學研品牌越做越響亮。
目前,鎮江市創新能力列全國第28位,已與160多家省內外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年均促成產學研合作協議500余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