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瀅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資料圖片)
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的吳同學剛剛入職位于合肥高新區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有限公司。“我在手機上看到了合肥高新區的校招信息。我是學電子信息專業的,對量子產業十分感興趣,而且合肥高新區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前景,讓我相信在這里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
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區面向區內重點單位征集摸排出3萬余個大學生崗位需求。園區用時2個半月、奔赴12座城市、覆蓋38所高校、召開46場校園招聘會,最終達成就業意向超1.2萬人,開啟了高校畢業生引進的新篇章。
圍繞產業發展集聚人才
近年來,量子技術無疑成為合肥高新區最具代表性的名片,如何挖掘、吸引量子技術人才,成為園區量子技術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
今年4月28日,在第二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上,合肥高新區發布了“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規劃方案”,該方案提出,打造享譽世界的“量子中心”,引進科技領軍人才超過30位,匯集上下游企業達100家。
適逢暑假,國儀量子公司展廳迎來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物理學院的師生。這是合肥高新區第二次邀請中科大師生參觀量子技術企業。現場參觀的中科大師生表示,通過這次實地參觀,他們對量子技術產業有了新的認識,也對職業發展充滿期待,對未來就業充滿信心。
空天信息產業也是合肥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空天信息產業是新賽道,屬于太空新基建,這對高新區下一步發展來說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合肥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陸平告訴記者,僅用兩年時間,合肥高新區就招引、培育了近80家空天信息產業的企業。
中科星圖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國內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人才難題。該企業人力資源總經理張茂林向高新區反映,他們對人才的專業化程度要求頗高,缺少對口人才的招聘渠道。
“通過參加合肥高新區在中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組織的軟件行業實習專場招聘會,我們一次性向20余名學生發出了錄取通知,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們的人才缺口問題。”張茂林告訴記者。
張茂林提到的這次活動是合肥高新區舉辦的首場軟件行業實習專場招聘會,招聘共收到簡歷600多份,初步達成實習意向436人,均為碩博學歷以上。
除高校畢業生外,合肥高新區眾多快速發展的高科技企業更需要各類成熟型人才的加入。為此,合肥高新區舉辦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熟人才線上專場招聘會,活動重點針對上海、杭州、南京等人才智力資源集聚城市,著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高素質人才。自7月18日活動發布以來,已有50余家重點企業參加,意向需求人員超1000名。
打通人才招引高速路
“作為新成立的公司,我們在招聘渠道方面還比較迷茫,合肥高新區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招聘方案,這使我們既省去了對接學校的環節,又節省了招聘成本,還能向同行企業交流取經,真是不虛此行。”國科能源負責人對合肥高新區組團招聘的成效十分滿意。
今年初開始,合肥高新區招才引智工作持續發力。園區開展“中國聲谷·量子中心”組團招聘工作,在春招的黃金時期,主動聯系企業牽頭對接高校,以中科大、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38所重點高校為主,召開46場招聘會,達成就業意向超萬人。
“作為國內設備智能運維領域的龍頭企業,我們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孫風濤說,公司剛剛招了一批“新兵”。“這90名‘新兵’中有74%來自985、211高校。他們目前正在接受培訓,很快就能進入工作崗位。”
與此同時,合肥高新區的云端招聘也在開展。一方面,園區分高校設立“高校云聘會”,開展67場次“中國聲谷·量子中心”高校云聘會;另一方面設立“十萬大學生進高新”網絡招聘專欄,先后發布135場“十萬大學生進高新”網絡招聘會。共有5000家次單位通過高新云聘會參加線上招聘活動,發布崗位需求2.6萬余個,收取簡歷1.8萬份,達成就業意向3000余人。
開展政校企三方合作
目前,合肥高新區形成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高端產業集群。“中國聲谷”成為中國首家定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與合肥高新區建立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效方式。希望通過政校企的三方合作,為高校畢業生發掘更多就業途徑。”安徽建筑大學校長黨委書記孫道勝在與高新區開展的“面對面”交流座談中說。
“政校企三方合作是促進校地、校企對接的有力手段,也是促成政校企三方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的基礎。”合肥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陸平表示。
截至目前,已有中科大、安徽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40余所高校的上千名師生到訪合肥高新區。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區實現新增就業3.79萬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