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李麗云
(相關資料圖)
2月9日,黑龍江省農機科技創新峰會在哈爾濱市召開。會議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劉恒新站長、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陳志會長及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陳學庚、趙春江、尹飛虎4位院士和6位全國農機行業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共同為黑龍江農機發展把脈問診。現場有1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峰會,2萬余人次通過直播平臺、公眾號云端參會。
峰會旨在加快推進黑龍江省農業裝備自主創新,以高質量發展護航糧食安全,共同筑牢國家安全防線。
峰會由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省農機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黑龍江省綠色有機農業協同創新與推廣體系、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機維修分會共同舉辦。
與會專家圍繞“農業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個主題展開研討。
“智慧農業的關鍵技術是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精準化作業、智慧化管理。無人農場是智慧農業的一種生產方式,是實現智慧農業的一種途徑。智能農機應有四個功能:智能感知、自動導航、精準作業、智能管理。”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說。
“農業機械化是國家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農業機械化是個系統工程,需要跳出農機發展農機,努力構建‘造用配合、機藝融合、開放發展’的新格局。”中國工程院陳學庚院士說。
“創新與轉化雙輪驅動,為農業強國提供裝備支撐;農業機械化裝備技術的研究周期長、投入大、公益性強,尤其是原創性技術;學科建設要由興趣導向朝問題導向調整,‘會什么、做什么’朝‘國家要什么,做什么’的需求牽引,做‘有用’的科研。”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曹光喬副所長說。
“加強保護性耕作裝備創新,提升黑龍江土地保護可持續性。制定黑龍江黑土地保護實施方案。加強宣傳,做好培訓,落實責任,增加科研投入和保護性耕作投入。”中國農業大學國家保護性耕作研究院李洪文院長說。
與會專家達成共識,要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助力“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推動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還現場參觀了由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農機具展。
(圖片由國殿波攝)
關鍵詞: 業內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