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陳汝健?夏凡
(資料圖)
春節將至,位于河北省高碑店市的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里,車來車往,人潮涌動。
凍品商戶正在向發往北京的冷鏈車上裝貨。陳汝健?攝
1月14日上午9時許,物流園的智能梯控室里,操作面板上4層的按鈕顯示“紅色閃爍”,作業員趙亞靜立即嫻熟地處理這次“呼梯”。
“呼梯”的乘客是天津市津南區欣海漁港水產商行的甘利平。冷庫貨梯的轎廂內,乘客無須手按電梯按鈕,而是朝著電梯層數的方向打一個手勢,負責遠程控制的梯控室就能從實時監控的電視墻上接收到“信號”,進行相應操作,調配貨梯資源。
“這是冷庫使用的智能梯控平臺,貨梯的承運是由乘客和遠程控制共同完成的。”物流園智能梯控主管楊寧介紹,貨梯轎廂內采用可視化管理,集中遠程操縱,由控制室作業員與現場叉車司機配合完成電梯調度及控制。控制室還可以和電梯內外的人進行語音對講,實時溝通交流。“貨梯遠程集中調度及倉庫的可視化管理,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楊寧說。
智能梯控室里,作業員對冷庫貨梯實時監測。陳汝健?攝
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是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凍品物流集散地,被稱為京津冀城市群的“大冰箱”,可實現“環京津一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內生鮮農產品的倉儲保鮮。“目前冷庫存儲量可達20萬噸,相當于60萬臺家用冰箱同時運作。”物流園倉儲管理總監邱永杰向記者介紹。
一家凍品商戶正駛出零下25攝氏度的“大冰箱”。陳汝健?攝
“大冰箱”保鮮的“黑科技”是啥?
?“制冷機房是整個冷鏈的核心。”物流園制冷經理王曉賓說,冷庫的整體制冷系統采用R507/CO?復疊系統,一方面,較之傳統的氨制冷工藝,該系統在獲得同樣制冷效果所需的能耗更低;另一方面,采用二氧化碳做制冷劑,還能夠有效延遲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盡可能地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壓力。同時,制冷系統配設了計算機人機界面,可實時監測系統中所有設備的工作狀態,實現對溫度、壓力等數據的集中存儲管理、計算機遠動控制等中央管理調節。
這次,甘利平的車上,共裝了1650箱凍貨,主要是海蝦、黃花魚、帶魚等海產品。甘利平告訴記者,商行從緬甸發貨到天津港,經海運送到這里。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落實,進口冷鏈產品通關只需出具檢疫證和入境報關單,流程和時間縮短了,物流的成本也降低了。
顧客正在凍品交易大廳里選購年貨。陳汝健?攝
“我們通過入門檢測、專項檢測、重點品類的檢測與監測等方式,充分發揮農殘快檢效率高和大型儀器定量檢測精準的特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物流園檢測中心負責人黃磊介紹。
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統計檢測結果。陳汝健?攝
“最近的市場吞吐量比去年12月增加了一倍多。為了做好春節保供,我們一個月前成立了保供專班,負責產地貨源組織、產品物流調度、下游客戶對接等工作,確保節日農產品安全穩定供應。”邱永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