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韋潘峰 李佳澤
1月6日,廣東省佛山市龍翔大橋及引道工程(第LXSG-02S標段)龍畔互通立交至沙龍路互通立交工程正式通車。通車后,市民從佛山禪城中心城區前往西樵和高明,30分鐘以內便可通達,有效緩解了周邊交通壓力,進一步推動佛山西部片區產業崛起。
該工程由中鐵大橋局承建,項目路線全長約15.065km,起于高明大橋,沿線途經南海區西樵鎮、九江鎮,順德區樂從鎮及禪城區南莊鎮。此次通車段為龍畔互通立交至沙龍路互通立交工程,包括龍翔大橋、龍翔大橋南引橋、龍畔互通式立交、沙龍互通立交大里程路基段道路。
項目總工路云強介紹,項目跨3個區、4個鎮,沿線途經大量高附加值魚塘、廠房和村居,管線眾多,征拆難度非常大;項目沿線障礙物較多,施工條件復雜,組織難度大;項目多處跨既有道路、跨航道施工,上部結構類型多,同時存在高大模板、滿堂支架等危大工程項目,施工環境多變,施工過程安全風險高;土方作業量大,環保壓力大。
自項目開工以來,中鐵大橋局建設者沉著應對疫情影響、雨季和高溫等不利影響,科學謀劃,全面優化施工方案,加強施工現場管控,綠色環保施工。2022年5月龍翔大橋項目被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21年度廣東省公路水運工程省級“平安工地”典型項目。
建設過程中,項目積極創新工藝,破解施工難題。積極推進“橋梁+科技”創新工作,穩步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大力應用BIM信息化手段;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等“四新”成果及微創新成果;積極開展大跨徑雙組跨剛構—連續梁組合體系鋼—混混合梁施工成套技術研究,4次75米鋼箱梁成功提升,開創了潮汐內河、密集通航區域無須大型水上浮吊起重設備參與的大節段鋼梁整體提升合龍的先例;大力推行先進工藝,在佛山市首次成功應用步履式智能千斤頂系統,實現了跨既有線施工零事故、少干擾,為佛山大跨度鋼箱梁施工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成功入選佛山市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第一批)清單項目。
據了解,龍翔大橋標段內的竹園村互通式立交和大桐路互通式立交還在建設中,預計2023年上半年完成施工,實現通車。
(受訪者供圖)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