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通訊員 盧勇龍?張夢萍?王文龍
(資料圖)
2022年12月30日,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列車從天津寶坻站呼嘯而過,標志著京唐、京濱城際鐵路的正式開通,也標志著由中鐵四局承建的天津寶坻站項目,正式投入運行。
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均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經過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在天津寶坻站分兩個方向延伸,其中京唐城際鐵路向東,進入河北省唐山市,接入天津至秦皇島高鐵唐山站;京濱城際鐵路向南,本次開通的線路經天津市寶坻區、武清區到北辰區,未來將連接東麗區、濱海新區,接入天津至秦皇島高鐵濱海西站。
標準化建設,高質量推動項目落地
天津寶坻站位于天津市寶坻區潮陽街道馬家店鎮境內,是京唐、京濱與津承城際3條重點鐵路線路上的一座相交站和接軌站,規劃總規模為4臺10線(含正線4條),總建筑面積16347平方米。車站內設島式站臺2座、側式中間站臺2座、長雨棚4座、12米寬旅客出站通廊1座,該工程建設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設計規格高峰期可容納1500人同時候車。
據介紹,為了保障高質量建設寶坻站,自項目開工以來,中鐵四局就不斷致力于施工方案的科學優化,緊緊圍繞“智慧建造服務施工生產”的基本理念,采用AI人臉識別、違章采集、自動噴霧降塵、環境監測、BIM模塊等智能化設備,大力推進智慧工地、綠色工地建設。
智能化裝配,優質服務科技感十足
在寶坻站站臺可以看到,列車進站停穩之前,等待線位置會升起由紅黃相間高分子繩索組成的“屏蔽簾”,即“站臺升降式安全防護裝置”。該裝置可通過控制按鈕、遙控對講機、配套的專用軟件三種方式進行控制,在旅客候車時,將旅客隔離在安全線內,防止旅客或行李物品侵入線路;列車到達停穩后,裝置自動打開,不影響旅客上下車。該裝置不僅降低了候車安全風險,也減輕了客運部門的旅客乘降組織壓力。
此外,站臺還應用了電子化的“地面標識智能引導系統”,綠色的電子地標可根據不同車型、不同編組、不同方向準確顯示車廂位置,避免了以往采用不同顏色地貼區分顯示不同車型車廂位置、常常給旅客識別帶來困擾的問題。
地域化設計,歷史感與現代感并存
車站在設計方面別具匠心,外觀設計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古典韻味,充分體現了地域性。寶坻站站房寓意為“坻上飛舉、古城新韻”,理念源自寶坻為商業要地的歷史和潮河飛練的文化,意在打造古城新韻。
寶坻站內外裝飾設計富含寶坻區地域文化特色,以“坻上飛舉”的主題立意為依托,汲取了古典建筑“起翹”“飛檐”的手法,形成上升寓意的立面造型,外觀輪廓寫意吸睛。內裝設計以寶坻古八景為藝術人文突破點,通過水波紋、山水紋以及弧形造型對潮白河文化元素進行抽象、衍生,將站房建設與文化藝術深度融合,完美印證了“處處有文化、處處有歷史、處處有風景”的設計理念。
天津寶坻站作為京津冀軌道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寶坻樞紐站這一重要節點和京唐城際鐵路全線開通后,北京至唐山的快速交通走廊隨之打通,京津冀三地往來聯系將更加密切,也為天津寶坻區融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落實,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拉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聚合力發揮重要作用。
(張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