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資料圖)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周雪平牽頭組織,選取了四個重大病害案例(稻瘟病和麥瘟病、小麥赤霉病、玉米致命性壞死病、馬鈴薯晚疫?。┖鸵陨衬葹榇淼闹卮笙x害案例,圍繞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現狀及綜合防治策略進行綜述,為農業綠色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參考。相關文章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農業科學學報》) 2022年12期正式發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劉文德、孟加拉謝赫穆吉布拉赫曼農業大學教授Tofazzal?ISLAM和南京農業大學植保院教授張海峰合作綜述“稻瘟病和麥瘟病綜合防治”,重點總結了MoO菌株中已報道的無毒基因和水稻中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小麥中的抗麥瘟病基因,從稻瘟病菌的分類、地理分布、寄主范圍、生物學特征、病害癥狀及生態和經濟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總結,提出了以基于病原菌無毒基因型布局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栽培管理為輔的稻瘟病、麥瘟病綜合防治策略。同時,對稻瘟病和麥瘟病的綜合防控提出了以下幾點未來展望:加快鑒定和克隆水稻和小麥中的廣譜抗病基因,培育和創制抗病品種;系統監測田間病原菌群體的無毒基因型,根據無毒基因型進行作物品種布局;應用基于微生物組的生物防治技術;建立病原菌的早期診斷與監測技術,并制定優化防治技術;應用快速診斷技術對植物進行檢疫,阻止麥瘟病進一步擴散;建立及時、精準的病害預測預報體系;在已有技術基礎上,建立和實施有效的病害綜合防治策略,最大限度降低稻瘟病菌對水稻和小麥造成的損失。綜述內容對人們全面、深入了解稻瘟病菌及開展稻瘟病和麥瘟病的綜合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稻瘟病田間發病癥狀。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馬忠華團隊綜述“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控技術”,從引起赤霉病的病原菌種類、毒素類型、寄主范圍、病害循環以及病害分布等方面系統總結了赤霉病流行成災規律,闡述了赤霉病對經濟、環境和食品安全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從抗病品種培育、化學防治、生物防治、農藝措施等方面綜述了赤霉病防控關鍵技術,此外,結合當前赤霉病防控研究進展及存在的關鍵科學和產業問題,探討了病害持續防控研發的新策略。
小麥赤霉病田間癥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雪平團隊綜述“玉米致死性壞死病研究進展”,對引起MLND的病原及其基因組結構與功能、分布與危害、傳播擴散方式進行了綜述;探討了已經建立的基于病毒單克隆抗體的酶聯免疫吸附等血清學方法、基于核酸檢測的PCR和逆轉錄-環介導等溫擴增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和高通量測序等技術在MLND病原早期檢測中的應用;提出了加強種子檢疫、推廣健康種子、作物輪作、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等經濟、環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在有效控制MLND中的作用,為MLND的深入研究和綜合治理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指導。
玉米致死性壞死病田間癥狀。
南京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教授董莎萌與中國農科院基因組所研究員周紹群合作發表綜述“致病疫霉導致的馬鈴薯晚疫?。簭姆肿訖C制到綜合防治”,總結了當前對致病疫霉及寄主植物互作的分子機制研究,概述了行之有效的田間管理、化學農藥噴施、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等防治方法,并探討了抗性遺傳育種研究的進展與挑戰。同時,論文介紹了近年來關于利用植物源小分子生物農藥、生物防治及RNAi技術等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新興技術手段。該綜述全面概述了針對馬鈴薯晚疫病的基礎研究與田間綜合防治策略,旨在促進實驗室科研人員與田間植保工作者的知識經驗交流與共享。
馬鈴薯晚疫病田間發病癥狀。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張澤華課題組綜述“沙漠蝗綜合治理”,追溯了沙漠蝗起源及其分類地位,它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包括卵、蝗蝻和成蟲3個發育階段。沙漠蝗還具備遠距離遷飛能力,每年可以繁殖1~4代,并且可從散居型轉變為群居型。同時,沙漠蝗是一種雜食性昆蟲,可取食禾本科、大戟科、玉米科、莧科等300多種植物,對農作物造成嚴重威脅,在北非、中非及西亞等65個國家均發生過沙漠蝗為害。植物揮發物可以影響沙漠蝗的行為,包括攝食、發育、休息、遷徙及生殖等。氣候因素可能是影響沙漠蝗暴發的主要原因,包括溫度、光照、降雨、風等,土壤因子也是沙漠蝗棲息的重要因子。沙漠蝗天敵包括捕食性天敵(雞、鴨、鳥類等)和寄生性天敵(寄生蠅、寄生蜂等)。除直接經濟損失外,沙漠蝗災害還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盡早發現和掌握沙漠蝗種群動態,對蝗災治理具有重要意義。許多國家在沙漠蝗監測和預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關于沙漠蝗防治的報道始于1860年。1921年,Uvarov提出了沙漠蝗“預防和控制”策略,為制定沙漠蝗綜合治理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礎。經過近100年的發展,現階段初步形成了沙漠蝗綜合治理策略,也就是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信息素、微生物制劑、植物源藥劑、昆蟲生態調節劑、分子及遺傳控制等)、生態治理(農業措施等)等多種措施的協同控制策略。本文還分析了現階段沙漠蝗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了沙漠蝗治理的發展方向。
沙漠蝗。
(《農業科學學報》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