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唐芳 通訊員 金雍奧?趙淑偉?寇凌岳?張碩?耿艷
9月29日上午8時許,基于多元化應用的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示范項目160兆瓦光伏工程項目首臺光伏單元并網,冀北電網新能源總裝機達到3576.5萬千瓦,占統調裝機比例達70.1%,電量占比達47.7%,居全國首位,新能源逐漸成為冀北電網的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清潔低碳這一新型電力系統核心特征愈發凸顯,冀北區域內新型電力系統初見雛形,也為未來新型電力系統深入構建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了解,冀北地區擁有豐富的風電、太陽能資源,是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也是國家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近年來,國網冀北電力立足資源稟賦和能源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措并舉推進新能源消納,以科技創新推動能源轉型、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國網冀北電力國際首創應用海量數據的新能源消納多因素全時序圖譜量化解析方法,構建新能源多維評價體系,在全國省公司中首家接入全部單機信息,實時監視全網及各場站的理論出力、可用出力和棄風、棄光情況,精細化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水平。此外,該公司還建立了新能源有功控制系統,持續優化風光聯合控制策略,充分利用斷面外送能力,提升消納水平。從2015年起,持續對功率預測準確率低于75%的風電場開展功率預測幫扶,被幫扶的風電場平均預測準確率提高4%以上。開展綠電交易優先調度,對于參加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綠電交易的新能源場站,開展交易電量優先調度。
國網冀北電力充分依托科技創新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該公司利用全電磁暫態仿真平臺,對風電場中風機、光伏逐型號開展精細化建模,精準仿真分析提升新能源匯集系統穩定特性與送出能力。通過對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等新能源外送通道涉及的57座新能源場站,及其20種光伏逆變器、52種風機和61種SVG機型進行精確建模,并開展新能源送出能力校核和電網運行特性分析,指導新能源設備廠商針對性優化機組特性,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45%。
為進一步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調頻、調壓等主動支撐能力,國網冀北電力組織電科院攻關團隊開展風光儲主動支撐設備拓撲結構和集群運行技術攻關,打破了新能源發電設備“被動接受上級指令”進行功率響應的傳統控制模式,使新能源發電機組具備主動支撐電力系統頻率和電壓的功能,提高了新能源并網友好性,并建成世界首座百兆瓦級新能源虛擬同步機示范工程,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樣板。
今年,國網冀北電力圍繞張家口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制定了新型電力系統科技支撐計劃和“2599”支撐方案,重點圍繞“雙高”電力系統運行控制、柔性直流電網可靠運行、源網荷儲協調互動等方面開展大量實踐,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