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日前,“第七屆中國軟件成本度量大會”在北京召開。該會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主辦,中關村智聯軟件服務業質量創新聯盟和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系統與軟件過程改進分會承辦。
據介紹,中國軟件成本度量大會創建于2016年,致力于推廣國內外軟件成本度量優秀實踐案例和傳播國內外軟件度量領域的前沿技術及方法,是國內首個專注軟件成本度量實踐案例和技術分享的專業會議。作為國內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評估領域頗具影響力的行業大會,大會吸引了來自政府、企業、大學、協會和信息化咨詢、設計、監理、測評機構100多位行業專家和用戶代表參會交流。
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付曉宇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要深入貫徹落實“國發8號文”等國家軟件發展戰略,堅持應用牽引、市場主導、價值驅動、生態優化、開放包容的原則推進軟件成本度量、軟件造價評估、軟件價值評估的各項工作,持續推動國標《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與落地實施,大力推廣CCEP《軟件成本度量師》認證培訓,培養更多的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評估人才,打造專業的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評估機構,促進軟件成本度量行業生態“良性發展”。
本次大會還得到軟件度量領域內著名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ISBSG(國際軟件基準比對用戶組)、NESMA(荷蘭軟件度量協會)、COSMIC(國際通用軟件度量協會),向大會發來致辭并祝愿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在大會主題演講環節,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首席度量專家白溥、石化盈科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經理任志婷、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信通所分析評估研究室業務主管余晟川、公誠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咨詢業務部總經理李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張奎博士、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資深專家高巨超,分享了題為《2022年度中國軟件行業基準數據報告》《中國石化投資預算一體化管理體系》《國家電網數字化項目成本度量支撐體系》《成本度量助力數字化項目高質量建設》《軟件成本智能化評估工具》《成本估算成熟度模型及愿景》的精彩內容。
本次大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軟件行業基準數據報告》(SSM-BK-202209),基于CSBSG數據庫中所有可信度為A和B級的22027套國內軟件項目數據分析得出。所有數據均為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數據覆蓋政府、金融、電信、交通、能源、制造、醫療等行業領域,軟件項目規模大小從100FP(功能點)到65000FP(功能點)不等。
2022年度《中國軟件行業基準數據報告》主要包括全行業生產率、分行業生產率、維護型開發生產率、缺陷密度、交付質量、工作量分布、國內部分城市人月費率、功能點單價等核心基準數據。另外,報告還針對國家標準《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GB/T 36964-2018)定義的軟件研發成本計算模型,更新相關調整因子及取值等行業關切的核心數據。
隨著國標《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的發布、應用和推廣,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一直致力于軟件成本度量及造價評估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為了解決軟件造價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勞動效率(人工評估的效率低)、組織效率(基準數據及過程數據支撐不足)和行業效率(軟件造價評估的一致性差)的難題,并推動國標落地過程的標準化,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軟件造價分會組織專家團隊并聯合相關研發機構,5年磨一劍,在本次大會上正式推出《軟件成本智能化評估工具》。
《軟件成本智能化評估工具》旨在將人工評估的經驗和數據轉化為AI模型,再輔以SAAS平臺和強大的評估數據庫的支撐,幫助評估人員有效降低評估難度,提升評估評估效率,進而提高行業整體造價評估水平。《軟件成本智能化評估工具》以深度NER技術為核心,AI訓練數據均來自行業一線權威評估師的實踐,產品內置國標中的軟件研發成本模型、計算公式、相關調整因子參數模板及最新版的行業基準數據(SSM-BK-202209),從而能夠有效解決軟件造價評估工作落地過程中的質量和效率問題。
關鍵詞: 中國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