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數據是一種多主體的要素,比如網購數據有個人用戶的貢獻、網購服務器的貢獻,還有一些數據涉及到不同企業之間的交易,因此數據的產生存在多主體都在貢獻的情況,確權非常困難。”在9月7日召開的“數據安全與數據要素化研討會暨系列叢書和產品發布會”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戎珂表示,數據要素化研究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確權問題。
據介紹,中央深改委日前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數據基礎制度做出方向性安排,對數據要素市場與數據行為進行規范。隨著數據法規體系、政策體系和制度體系陸續出臺,數據要素市場的頂層設計和方向性的指引正在形成,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也在逐步構筑起來。
(資料圖片)
為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和推廣,回答在數據要素化理論與實踐中的問題,中國電子與清華大學自2020年以來率先在數據要素的理論、制度、市場、技術等領域開展跨學科研究,在方案創新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工程方案。當天,清華大學與中國電子聯合發布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數據安全與數據要素化工程系列叢書的第一部《數據要素論》和相關系列產品。
有效解決確權問題
“雙方在數據要素的理論、制度、市場、技術等方面聯合開展跨學科研究。”中國電子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清華-中國電子數據治理工程研究院管委會主任陸志鵬介紹,雙方首先有效地解決了確權問題,利用微積分的思維,把信息和數據的權利分開,再把數據的財產權分為所有權和用益權,然后再把數據從資源到應用分成三個階段,形成了“兩分離,三階段”的確權理論。通過確立數據要素的中間態,讓數據得以公開、高效地進行流通。
“確權的過程可以看作是把數據變成一個元件,數據的權利授給元件本身,這樣就可以在要素配置時進行交易和流轉。”戎珂解釋,數據元件的形成從產業的角度講,提升了配置效率。
確權之后,要進一步解決數據要素的定價的問題、分配的問題等。聯合研究團隊基于“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等相關標準文件,通過理論創新、技術創新,以價值為基礎,按照收益法來進行定價,使數據的模型開發者和數據的提供者都能夠參與到價值分配中來,隨著數據元件的市場交易完成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
與國際比較,在實踐中驗證
“我們發現,數據的市場化配置的規律和傳統四大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規律是一致的。” 陸志鵬說,但與其他要素不同的是數據的存儲和數據的應用必須解耦。
基于此,研究團隊對國際的發展趨勢也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國際上一批先進的數據治理公司和認知技術公司,也在同步推進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解耦,并已經實現數據存儲和應用的分離,與此同時,國際數據治理正在實現由傳統的三層架構向五層架構進行轉變。
“‘五層架構’將數據作為一種未來技術的核心驅動力。”陸志鵬說,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形成了數據從數據的歸集一直到數據元件的加工,再到應用架構的重構的系列技術和產品,并開展了積極的實踐和試點,驗證這一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和先進性。
據介紹,數據要素化的相關方案已經在多個城市開展了試點驗證,為城市發展數字經濟提供新思路、新路徑和新模式。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認為,當前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剛剛起步,中國電子和清華大學做了大量創新性工作,將實踐所得和理論所悟有機結合,合力創作系列叢書及相關產品,為學術界研究生產要素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為企業開展數據交易、生產和應用等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落地支撐,為各級政府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代表著數字經濟研究和數據治理領域的前沿成果。
(受訪者供圖)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