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8月11日至12日,作為北大醫學辦學11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和云南白藥創制12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2022醫藥創新和科技前沿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云南昆明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喬杰、姜保國,中國科學院季維智院士及眾多在滇高校、科研、醫療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共同探索醫藥創新發展新思路,開拓醫藥科技新領域。
(資料圖)
“2022醫藥創新和科技前沿論壇”在云南昆明舉行。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攝
校企合作,打通學術創新鏈和產業創新鏈
“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的人才吸引優勢和云南白藥的市場化優勢,在醫藥衛生健康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北京大學和云南白藥在2019年12月成立“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大-白藥醫學中心)”時,就曾明確雙方合作的目標,并以北大-白藥醫學中心為重要樞紐,實現學術創新鏈和產業創新鏈的打通。
而如何“打通”,就成為參會人員頗為關心的話題。
2022醫藥創新和科技前沿論壇部分醫學專家
著眼雙方優勢,展開醫學全域合作,是實現“打通”的關鍵。
有別于部分企業與科研項目或者個別專家的合作,北大-白藥醫學中心是高校和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一種新型創新模式。雙方在腫瘤學、生殖醫學、創傷骨科、藥學、口腔醫學、醫學美容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只做大方向而有聚焦的規劃,給予科研團隊充分的尊重,不做具體項目限制,這為產業轉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時,喬杰院士還表示,目前在北京正在建設的8.3萬平方米的科技大樓提供了更好的空間鏈接,讓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北大-白藥醫學中心,能夠作為一個有組織的平臺去把創新鏈和產業鏈真正聯結在一起。
人才是醫學科技前沿創新的基礎
本次論壇上,北大-白藥醫學中心還啟動了資深研究員聘任儀式,包括詹啟敏院士、喬杰院士、姜保國院士、張寧教授、周德敏教授、葉敏教授、鄧旭亮教授、李航教授8位在各領域的醫學頂級專家成為第一批資深研究員。
北大-白藥醫學中心第一批資深研究員聘任儀式
談及“北大-白藥醫學中心”對醫藥人才的集聚效應,詹啟敏院士和喬杰院士多次表示,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學科交叉”帶來的效果“涌現”。
不同學科先進醫學理念、技術創新、科研成果的共享,從“一攬子負責”到“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可最大程度實現人才和思想的匯聚,強化基礎研究,孕育原始創新,還能大大提高科研推進效率。
未來,北大-白藥醫學中心將引進和匯集國際一流的科學領軍人才,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科團隊,以高水平的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支撐北大-白藥醫學中心發展,推動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產生一批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成就,涌現出若干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力的科學家。
校企深度協作,守護生命與健康
“問題產生于臨床,更要回歸臨床。”
姜保國院士在論壇上分享名為《臨床醫學研究的創新與思考》中就表示科學研究要與大眾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
談及北京大學和云南白藥兩個跨越百年周期的“醫藥品牌”合作,除了資源和優勢互補外,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守護生命與健康,真真正正解決大眾的實際問題,落實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上有一樣的初心和目標,并以肩負更大的責任為使命而前行。
從單項技術的攻關突破到總的系統能力的支撐,從治病為中心轉向健康為中心,從注重基礎研究向基礎與臨床應用并重轉變。北京大學和云南白藥更希望為國人做到全鏈條的守護,讓疾病的診斷、治療能夠在進入到關口前去預防,把整個健康管理落到實處。
論壇演講嘉賓,從左至右依次是詹啟敏院士、喬杰院士、姜保國院士、季維智院士、云南白藥集團CEO董明
“把一件事情放在心底叫熱情,把一件事情做到底是偉大。”在論壇上,云南白藥CEO董明針對雙方合作交流機制的持續提出更長久的愿景。他相信這兩個百年品牌將砥礪同行,在共同守護生命與健康的道路上,攜手譜新篇,同心向未來。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