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劉晨鑫
8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湖北十堰獲悉,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譚琦為十堰市食用菌產業聯盟揭牌,標志著十堰食用菌產業鏈81艘“小舢板”抱團正式成為“大航母”,該市食用菌產業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
日前,十堰食用菌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產業發展論壇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向大會致賀信,并授予十堰“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鄂西綜合試驗站”。
十堰北抵秦嶺、南依巴山,地處漢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溫潤的氣候條件,極適宜食用菌生長。全市可用于食用菌種植的櫟類林木資源豐富,每年產生可用作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作物秸稈200萬噸。
此外,該市還聘請國家菌草中心專家,開展“以草代木”種菇實驗,發展巨菌草5000余畝,成功制棒10萬棒,闖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共贏之路。
目前,十堰已初步形成鄖陽區、房縣、竹山縣、竹溪縣、鄖西縣等5大香菇產業優勢區域。全市20萬棒以上的規模食用菌基地166個、50萬棒以上的鄉鎮81個。2021年,累計完成食用菌制棒2.06億棒(袋),產量(鮮重)16.93萬噸,綜合產值過百億元。現有食用菌產業鏈企業81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從事出口的企業10余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發展局面。
近年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將食用菌作為全市6大重點農業產業鏈之首,由市委書記領銜,實行“一名市級領導掛帥、一個工作專班負責、一個市直單位牽頭、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套保障措施跟進”工作機制,出臺《十堰市食用菌產業鏈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重要文件,推動產業發展。搭建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種植戶“四包”技術服務體系,全面實現“村有技術明白人、鄉鎮有技術服務隊、縣有技術專班、市有產業鏈專家團隊”的目標。
據介紹,十堰食用菌產業聯盟的成立,標志著“育繁推一體化、產加銷一體聯、權責利一體享”的食用菌產業鏈發展共享機制正式形成。未來,十堰將在食用菌提取產品、即食食品、調味品等精深加工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聯合創品牌、攜手闖市場,推動產業集聚、能級提升、鏈條延伸,走出一條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讓“武當山珍”這一食用菌品牌享譽世界。
(十堰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