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
餓了么行政部小二賀小龍突然發現,他成了管著700多人的“大主管”。
3月11日,上海部分區域啟動疫情封控,隔天,餓了么發起全能超市社區團的緊急項目,希望用臨時應急的方式,最大可能提升供應市民生活物資的能力,項目3月28日上線。但問題來了,小區在封閉中,誰來負責最后100米到樓到戶的分發呢?
賀小龍和伙伴們商量之后,4月1日發起了針對在滬阿里員工的志愿者征召:阿里平日有公益文化,員工日常就有很多志愿服務的經歷,再加上當下很多人在小區里無法出門,此時請他們出手最有可能快速解決問題。
阿里同事們的積極響應超過了預想,臨時拉起的志愿者群規模很快達到了三位數。到4月11日,報名在各個社區分發物資的阿里員工志愿者,達到了736人。
賀小龍成了這個臨時組織的負責人。他的工作除了給大家安排工作內容,最重要的是做好志愿者防疫后勤保障,采買足夠的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洗手液、防護服、護目鏡,送到每個志愿者手中。4月5到10日這6天里,他發放各類防疫物資累計5000多份。
“大家盡心盡力為抗疫保供努力,冒著風險、付出精力來做志愿服務,我必須把保障做好,絕不能對不起大家。”賀小龍說。
4月10日,小區團長“蒼穹”的老公和伙伴在分發物資,人手不夠,“蒼穹”和老公一起做志愿者。
阿里巴巴的社會責任部門快速響應。該部門員工公益的負責人劉亞輝對記者介紹,為保障員工志愿者的安全,阿里社會公益部上線了在滬抗疫員工志愿者守護計劃,為上海疫情期間所有的員工志愿者提供專項抗疫保險。員工志愿者還可以報銷志愿服務中購買的防疫物資、手機費等。
劉亞輝說,在上海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的阿里人,總數量目前肯定超過了1000人,各種群目前還陸續有阿里員工在加入。“具體數字沒有統計。團長之外,同事們也在積極參與其他抗疫工作。做公益是阿里人的傳統,很多同事每年都會至少參與3小時志愿服務。”
從2012年開始,阿里巴巴正式把公益作為核心重要大事來做,堅持將每年營業收入(非利潤)的3‰投入公益事業。除了在救災抗疫等特殊條件下的捐款捐物行動,阿里還強調“人人參與,才是公益”,把用生態力量喚起更多人、幫助更多人作為首要目標。2015年9月10日,馬云向全體阿里員工發出倡議,呼吁每位阿里人每年完成3小時志愿服務公益,“人人三小時”,用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參與公益、支持公益。
自此,阿里員工在工作之余投身公益活動,在內部申報公益時留存的做法流傳開來,逐漸形成約定俗成的風潮。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阿里員工申報了超過100萬個公益時。而在阿里面向網友公開的“人人3小時”公益平臺上,參與網友超過了6億人次,平均每人貢獻了2.5個公益時。
劉亞輝估計,這次上海的抗疫行動,在員工部分預計產生的公益時可能會超過10萬,“這只是大家的主動申報數據,很多同學日常做公益其實并不會申報。”
阿里志愿者高東華在小區逐戶收垃圾。
云弈是另一位身在上海的阿里志愿者。作為一名家住上海浦東的程序員,平日里他在阿里云負責前端開發,這幾天他在工作之余也做起了小區團長,幫助鄰居們買菜。
他所在的小區屬于上海較早一批被封控的小區,隔離三周多以來,鄰居們為了買菜各顯神通,四處聯系,但由于上海疫情不斷升級,很難聯系到貨源,平均一周只能聯系到一批,而且大都是單一的蔬菜,非常不穩定。
早晨9點,他會在群里分享今日團購信息,并解答大家的疑問,同時還會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分享接龍信息以防止有人錯過;晚上5點時,他會確認團購是否成功;晚上7-8點,昨天的團購會貨了,他會接引司機,幫忙搬運貨物到小區內,并負責清點、分揀、貼標簽、分批叫住戶下來自取、核對登記,剩下幾個沒取走的按門牌號送上去;最后,他會在群里預告一下次日商品。
4月1日,第一批團購蔬菜順利到貨,不僅有蘆筍、紅薯、黃瓜、雞毛菜,還有牛奶等,物資比較豐富。“第一次發起團購的時候,可能大家還有顧慮,當天只有32單。”云弈提到,第一次團購成功后,大家的信任度一下上來了,現在下單量已經破70單,“能夠為大家解決一些燃眉之急還是非常開心的。”
4月6日,志愿團長“云奕”在小區組織物資發放。
這些熱心的志愿者也得到了專業公益機構的肯定。4月10日,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發文致謝,感謝一名在3個小時內給缺糧的百歲老人送去大米的志愿者。當天下午1點,基金會接到一條緊急需求:一位家住徐匯區的105歲老奶奶家里沒大米了!消息來自老人的女兒,同樣已經是70歲的老人了,兩位老人不會上網搶菜、小區團購,面臨生活窘境。
基金會找到了阿里公益,通過阿里公益找到了一名住在老人附近6公里的阿里員工志愿者,大家決定不用想辦法找外賣小哥了,志愿者自己騎上電動車,從自己家里帶上20斤米,直接送上門去。
在和所在小區的居委會進行了溝通,在核查志愿者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并且求助信息屬實后,居委會工作人員同意志愿者外出2小時,為老人送物資。志愿者扛上20斤大米,卷走了家里全部的水果,騎上了心愛的“小毛驢”,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救援,還說要看看路上能不能買點食物給老人家。
好消息很快傳來,物資送到百歲老人家啦,還給老人家帶去了最愛吃的蘋果。隨后,老人所在小區的居委會也給小區老人們發放了點心、牛奶等物資。
上海疫情期間,阿里對上海保供的投入不斷加碼。4月8日,餓了么、盒馬、大潤發和菜鳥增調3000名一線人員,加強保供力量。盒馬自提應急通道已覆蓋5300多個小區,社區集單已服務近800個長時間封控的小區;大潤發超千名員工堅守崗位,日供上海蔬菜水果超1000噸;菜鳥急調貨車,把蔬菜運抵養老院和獨居老人家中。餓了么的即時服務能力,與大潤發、盒馬的商品供應能力,以及菜鳥的物流調撥能力一起,形成了抗疫保供的“接力”。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