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整個生命周期的人腦發育圖公布
《自然》網站日前公布一篇論文,描述了覆蓋人類整個生命周期的大腦發育標準參考圖。這些參考圖未來可用于全年齡段的腦健康數字化評估和疾病診斷,同時,這一珍貴的參考圖表向人們展示了人類大腦是如何在生命早期迅速擴張,并伴隨著生命的足跡而緩慢收縮的。
科“星”閃耀
新技術找到人類蛋白質關鍵變構位點
人類蛋白質表面潛在治療靶點的數量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得多。西班牙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CRG)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項突破性新技術,揭示了許多控制蛋白質功能的“秘密大門”,從理論上講,這些“門”可以顯著改變癡呆癥、癌癥和傳染病等各種疾病的進程?,F在,他們已經繪制出這些被稱為“變構位點”的靶點的第一張圖。
“最”案現場
135億光年!有史以來最遙遠星系發現
包括美國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有史以來最遙遠的星系。這個名為HD1的候選星系距離我們約135億光年。研究團隊認為:HD1可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形成恒星,甚至可能是宇宙第一顆恒星的家園,或者,HD1可能包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億倍。
W玻色子質量迄今最精確測量完成
經過10年的仔細分析和審查,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對撞機探測器(CDF)合作項目的科學家7日宣布,他們實現了迄今為止對W玻色子質量的最精確測量,W玻色子是自然界的載力粒子之一。利用費米實驗室CDF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們現在已經以0.01%的精度確定了粒子的質量,這是以前最佳測量值的兩倍。
驀然回“首”
“毅力號”首次探測到來自火星的聲音
科學家針對火星上聲學測量的分析,揭示了在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中兩種聲音的速度。這些聲音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探測到的。這些結果顯示,聲音的測量或有助于研究行星大氣,并提高了了解其他行星聲學環境的可能性。
技術刷新
新工具將疫苗開發速度提高百萬倍
為了尋找新疫苗等藥劑,制藥業會定期檢查數千個相關的候選分子?,F在,一項新技術允許這一切在納米尺度上發生,并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將疫苗等產品的開發速度提高100萬倍以上。
蜂蜜憶阻器問世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師利用蜂蜜研制出了一款憶阻器。這是一種類似于晶體管的組件,不僅可處理數據,還可存儲數據。未來,他們或許能將數以百萬計或數十億計的蜂蜜憶阻器整合在一起,創建出一款功能與人腦非常相似的神經形態計算機系統。
基礎探索
早期宇宙模擬視頻發布
科學家們發布了對早期宇宙的模擬視頻:大爆炸之后的一段時間,宇宙從一個完全黑暗的地方轉變為一個光彩照人的環境。這段令人驚嘆的視頻是由美國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學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共同創建。這一成果代表了在模擬第一個星系形成和再電離過程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
奇觀軼聞
飲用塑料瓶裝水每年或攝入近10萬個微塑料
科學界一直在不斷地發現微塑料造成的影響。近日,據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的數據,如果全年喝塑料瓶裝水,每人每年會攝入近10萬個微塑料和納米塑料(MNP)顆粒。這些結果是基于對自然環境中發現的各種類型的MNP以及它們如何進入人類系統的研究。(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