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在2021年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各地工廠中投入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已高達300萬臺,該數據同比2020年總體增長了10%。同時,該報告預測,疫情沖擊后的機器人熱潮將在2022年及未來幾年保持低速增長,到了202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新安置數將達到約50萬臺/每年。
智能機器人高度自動化的特點,使其在各行各業得以全面應用:它不僅可以通過更快、更準確地數據處理,及自動化重復任務的能力實現工作任務的最少人工干預,幫助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幫助企業和員工持續應對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對此,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員、印度企業ASIMOV Robotics Pvt Ltd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Jayakrishnan T認為,“在未來,為了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執行、管理和監測等工作任務將會更多地由人機協作完成”。
據相關統計,有48%的專家認為,未來,機器人和數字代理將對藍領及白領的工作發揮重要作用。與普遍認知相反,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應用最大的優勢并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優化人類的勞動成果,從而賦能全工作場所,推動革命性的變化及創新。例如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系統可以檢測出人類大腦不知不覺中忽略的信息和問題,從而確?!傲闶д`”。此外,人機協作還可以幫助保證工人在越來越高壓的工作環境中留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Jayakrishnan T說,勞動力數字化可以幫助各行各業解決人力資源問題,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影響。比如以質量檢測及生產力管理為主要任務的監管型勞動力需求,可能會有所減少。不過總體而言,后疫情時代,人們對機器人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不過,目前數字化轉型及數字勞動力的普及仍然面臨各種挑戰。首先,當下仍然缺乏領導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戰略以及專業知識。其次,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大工程,初期投入資金可能較為有限,而且可能出現非結構性基礎設施變化的情況。此外,人力資源難以適應工作流程內部數字化過程的難處也需要被納入考慮。Jayakrishnan T說,因此,急需根據市場和工作場所不斷變化的需求調整戰略,以確保部門間的數字化適應性;同時,許多工作可能需要被大幅重新定義,以確保它們能很好地適應自動化工作流程。
隨著電腦和手機應用、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興起,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已經進入醫療保健、運輸和物流以及客戶服務等各個領域的各種業務流程。Jayakrishnan T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更加數字化的世界,期待看到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將如何更好地重塑全球工作場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