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政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
新春伊始,湖北襄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簡稱襄陽高新區)建功而立之年,全力提質爭先。
起步就是沖刺,“開門紅”捷報頻傳。2月10日,27個項目集中開工、竣工,總投資100多億元;截至2月16日,新簽約項目26個,合同總投資額154.64億元;比亞迪、東風股份等71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項目成績單如此奪眼,營商環境“得分”更高。一直以來,襄陽高新區將營商環境視為高質量發展的至寶。
今年,襄陽高新區發力目標明確,一切圍繞項目落地、項目推進、項目時間節點,持續打好優化營商環境和轉變作風攻堅戰、持久戰,轉變理念、變官為仆、變管為服,著力打造“四個新標桿”,更好服務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
創新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營商環境好不好,先看如何服務企業、怎樣對待企業家。
為企業家喝彩,為企業加油。襄陽高新區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一改傳統,特邀請轄區所有規上工業企業、部分服務業和商貿業企業及典型性中小微企業代表參會,企業家和企業代表占參會人員70%以上。
“作為襄陽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三十而立要怎樣‘立’起來,展現出國家級高新區的使命和擔當,是一道必答題。”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鄧卓海說,發展靠項目,項目靠環境,環境靠干部,干部靠作風,作風靠認真。
該區干群認定一個理兒,只要轉變思想、創新作為,干事創業有活力,人人爭先想擔當,優質營商環境自然來。
“高新區優質的企業項目服務和實惠的真金白銀獎勵,堅定了我們布局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回來創業11年的振華宇科集團董事長王曉惠,對襄陽高新區的服務深有感觸。
如今,振華宇科產業園已成為鄂西北規模最大的電子信息、智能終端產業鏈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依托上下游配套、產業體量和緊密的合作關系,一條成熟完整的手機產業鏈成功“移植”。
企業安家、發展的背后,離不開襄陽高新區“服務企業無小事”的各項支持,創新實施嵌入辦、前置辦、分工辦、容缺辦、聯合辦、清單辦、跟蹤辦、貼心辦、上門辦、一次辦“十辦”舉措,一次次破解制約項目發展的細微難題。
去年以來,襄陽高新區創新推行“一季一拉練、一季一結賬”工作機制,要求各牽頭單位提前謀劃、主動對接、爭先創優,每月5日上報項目進展,跟進督辦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堵點、卡點、難點。
三十年如一日,堅持轉作風、抓落實,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形成“四個一”,即“一把手”、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一直到問題解決,“現場辦公、辦完即走”“主動出擊、領銜問題、一抓到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服務企業上,黨工委領導領銜、產業專班、企業包保、項目秘書、項目落地服務專班、“百名干部進百企”等機制成效顯著。
改革精簡政務服務流程
“真沒想到這么快,方便得很!”去年底,餐飲店主李明體驗在政務服務后贊不絕口。
原來,李明到襄陽高新區紫貞街道便民服務大廳辦理營業執照。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填寫相關信息后,自助服務機便迅速打印出營業執照正副本,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同時,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也一起辦理了,并免費郵寄到家。
辦事方便快捷,就是行政審批改革的目標。襄陽高新區圍繞“一網通辦”百日攻堅目標和路線圖,重點解決辦什么、在哪里辦、誰來辦。
為此,該區梳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854個區級事項、174個鎮級事項、60個村級事項全部進駐辦事大廳,進駐率100%。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聯網運行,統一接入湖北省政務服務網上平臺,構建線上線下融合互補的政務服務模式。
襄陽高新區行政審批局負責人介紹,作為襄陽改革開放主陣地、先行先試的示范區,將以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做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的先進區、樣板區,為市場主體和群眾在高新區辦事、創業、就業提供最優質服務。
近年來,該區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度運用“容缺審批”“拿地即開工”等改革創新成果,最大化減少項目落地前置審批時限。在湖北率先實行“多證合一”,企業登記注冊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審批、秒批秒辦”。系列改革措施直擊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改善企業生存、發展環境。
其中,創新“兩無一免”退稅流程,即退稅過程無申請、無紙化、免填單。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享有退稅優惠,退稅時間由原來的一個月縮減至2天以內,這項作為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
此外,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目標,襄陽高新區通過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涉及的多張許可證集成為一張綜合許可證。目前,已在超市、飯店、書店、美容院、健身房等19個行業實行“一業一證”。
自我加壓做優“店小二”
“新廠區于去年7月開工,預計3月建成投產。”日前,襄陽元創汽車零部件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進展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襄陽高新區“保姆式”服務。
何為“保姆式”服務?該區項目落地服務專班有關負責人介紹,這項服務要求“店小二”做到“事前有介入、事中有指導、事后有跟蹤”,有效壓縮項目落地時間。為此,整合項目服務資源,理順各責任單位職責,構建有統籌、有協調、有分工、有協作、有督辦的項目落地服務工作體系。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智能汽車產業學院也是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務的受益者之一。“從裝修學生住宿到解決通勤問題,高新區都提供一站式服務,目前已有500多名學生入住。”學院相關負責人王禮華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18年以來,該區每季度面向市場主體組織一次“刀刃向內找問題、傾聽心聲謀發展”主題活動,主動查擺、累計收集梳理企業涉及子女上學難、員工招聘難、交通出行難、補貼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共13類300多項。同時,通過媒體公開曬問題、曬結果,接受市場主體及群眾監督。
自我加壓,迎著目標奮力進取。今年,襄陽高新區提出,持續深化“百名干部進百企”和項目建設包保,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打造“金牌店小二”服務新標桿;全力履行既定承諾,只提前不推遲,高標準兌現承諾,用誠信塑造投資興業熱土,打造重行踐諾的誠信新標桿。
同時,突破“條條框框”,打破“壇壇罐罐”,一切以項目落地、開工、推進為首要目標,無前置條件,打造流程再造工作新標桿;打造黨員干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作風新標桿。
為有效破解行政審批、行政監管、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承諾兌現、政策落實等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特設立“襄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平臺”,統一受理相關問題線索,及時受理處置、跟蹤反饋,以優質營商環境、優良作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湖北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