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2019-2021)》(以下簡稱《報告》)。據《報告》,2021年,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610.68萬件,同比增長43.86%;速裁快審案件871.51萬件,同比增長25.7%,平均調解時長17天,平均速裁快審周期32天,大量矛盾糾紛通過多元主體、多元途徑、多元方式,在法治軌道上得到及時、高效、一站式化解。
《報告》指出,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作為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創新舉措,2021年11月部署以來,截至2022年2月中旬,全國95.5%的人民法庭入駐平臺,在線對接基層治理單位超過4.5萬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基層解紛服務大格局,讓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就能得到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錢曉晨介紹,人民法院多元解紛“朋友圈”不斷擴大,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合作單位增至11家,2021年全國法院對接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數量分別是2018年的48倍和18倍,為人民群眾提供“菜單式”解紛服務。
截至2021年底,四級法院100%應用調解平臺,在線調解案件累計超過2400萬件。全國法院86.77%的道交案件實現在線調解。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3萬件糾紛在平臺調解,每分鐘就有51件成功化解在訴前。即便當事人遠隔千里,身處國外,也能服務直達、掌上解紛,糾紛解決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錢曉晨表示,在線訴訟服務平臺提供同質化、便捷化網上服務,做到訴訟服務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零跑腿”,讓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普惠更多城鄉百姓。
現在,超過30萬名律師使用律師服務平臺,網上辦事已成常態。大廳現場服務一站通辦、12368熱線一號響應,跨域立案服務改革讓立案就近可辦、全國通辦,巡回審判、車載法庭努力把訴訟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錢曉晨介紹,全國法院78%的保全案件實現網上辦理,在線委托鑒定率達到71%,72%的民事、行政案件通過送達平臺送達,郵政集約“綠色送達”新模式基本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郵寄送達服務“次日達”。全國95%以上法院開通滿意度評價系統,真正把評判訴訟服務質效的“表決器”交到群眾手中。“上線立案偏離度預警系統,通過大數據智能預警,讓一到年底收案下降的態勢得到徹底扭轉。”
關鍵詞: 訴前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