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2月19日,我們迎來虎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
乍暖還寒之際,春風化作雨水,滋潤著大地,孕育著生機,人世間一派欣欣向榮的春日景象。
雨水節氣有三候
“作為節氣的‘雨水’,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說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其二是說降水的形式,由冬天的雪逐漸變為春天的雨。”四川省民俗學會常務理事、研究館員李建中介紹說。
節氣是時候、氣候、物候的結合,物候是指動植物在不同時候的生長發育節律及活動規律。李建中說,二十四節氣的物候,始終離不開花鳥蟲魚和草木。關于雨水節氣的三候,古人是這樣總結的: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北,三候草木萌動。
一候獺祭魚。說的是隨著雨水節氣的來臨,河湖冰塊融化,魚兒浮上水面,水獺們開始捕魚了。二候鴻雁北。“雁”指鴻雁、大雁;“鴻雁北”,是說雨水節氣五日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動。是說雨水節氣到來后,草木隨著大地中陽氣的上升而開始抽出嫩芽。
盼春雨 占稻色
“春雨貴如油”“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雨水前后,由于正處于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如若缺乏降水,就需要提前準備春灌,從而滿足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的生長需求。
遼寧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教授江帆表示,雨水節氣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悠久的傳統習俗,如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當年稻谷的成色。元代婁元禮《田家五行》中曾記載這一習俗:“燒干鑊,以糯稻爆之,謂之李羅花,占稻色。”
如若爆出的糯米花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低產,成色的好壞,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這年的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價將貴。“花”與“發”語音相同,有發財的預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還用爆米花供奉天官與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風調雨順,家家戶戶五谷豐登。
大倉滿 小倉流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劉百靈曾寫過一篇《漫談二十四節氣——潤物無聲話雨水》。他在文章中這樣寫道:雨水節氣,洛陽民間開始進行植樹和“倒糞”等農事活動。在重視農事的洛陽古人看來,雨水節氣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
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齊守成介紹說,雨水節氣期間,錫伯族要過一個重要節日“填倉節”。相傳,農歷正月二十五是倉神的生日。因此,錫伯族人家要在這天對著糧倉上香祈求豐收。
齊守成說,有的地區特有的雨水節氣民俗,也與“二月二,龍抬頭”有關。傳說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因此,在沈陽地區的滿族中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這一天,滿族人家有“領龍”的習俗,用草木灰從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然后在院子里舉行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