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在江蘇省江陰市,科技鎮長團既是產業發展的“智囊團”,也是校企合作的“紅娘”,更是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雙面膠”。 科技鎮長團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在江蘇的創新實踐。科技鎮長團是科技特派員的集成團隊,能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這一創新舉措至今已經在江蘇推行近20年。科技鎮長團一頭連著高校,一頭連著地方,自實施以來,得到了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家有關機關的大力支持。 春節前夕,科技日報記者見到江陰市副市長、江陰科技鎮長團團長曹興華時,她正在主持召開全團工作會議。會議分析了江陰市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瓶頸,與會者也商討了新一年科技鎮長團的工作計劃和目標。 “進入‘十四五’,江陰提出全面推進‘南征北戰、東西互搏’戰略,要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曹興華介紹,“目前,江陰正處在戰略實施關鍵時期,我們將進一步轉變科技鎮長團的工作方式,集成團員資源、發揮自身優勢,促成更多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向江陰集聚,推動地方科技創新、產學研合作、技術轉移平臺建設、人才引進培養,讓科技鎮長團這一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創新實踐,為江陰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促進地方技術創新 記者了解到,江陰市第十四批科技鎮長團共有12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分別來自江蘇省級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等不同的科研單位。團員各有專長,從事的專業與江陰主導產業密切相關。 “5個月來,為確保團員能夠快速進入‘角色’,我們先后組織團員深入全市重點板塊調研走訪100多次,摸清了江陰創新的‘家底’和科創需求。”曹興華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江陰科技鎮長團團員手中有一本30頁的《工作手冊》,其中有明確的管理細則,以及績效考核辦法。曹興華說:“《工作手冊》是為了加強管理,促進科技鎮長團工作制度化、規范化,讓每個團員心中有責任,工作不盲目,更有方向感。” “《工作手冊》中提出了‘聚焦新發展、聚力促轉型’的宗旨。”江陰市科技局副局長張路說,“立足地方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發揮橋梁紐帶、科技服務、以才引才作用,就是我們科技鎮長團的‘主責主業’。” “科技鎮長團明確要求團員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整合好各方面人才、科技、信息資源,幫助地方和企業申報各類科技項目和專利,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校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促進地方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江陰臨江新城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肖衛華說。 改變“單打獨斗”,聚力實施“兵團聯戰” 過去科技特派員的工作往往聯動性差、常是“單打獨斗”,這也使得一些科技特派員工作目標不明確,定位不精準,服務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地方和企業需求。 “我們加強了科技鎮長團團員間的溝通交流,全面了解各團員的專業特長和優勢領域,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讓團員改變‘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全力實施‘兵團聯戰’,確保重點工作早見實效。”曹興華說。 目前,江陰科技鎮長團團員在各自掛職的崗位,圍繞企業發展需求,主動整合各自的科教資源,積極投入科技創新工作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對接合作,為江陰新一輪發展發揮科技鎮長團“四兩撥千斤”的特殊作用。 2021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科技鎮長團團員深入走訪40多家企業,挖掘10多個企業的技術創新需求,并發揮各自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積極牽線搭橋,組織產學研對接和簽約活動,促成了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和載體。 其中,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與江陰高新區聯合建立長三角(江陰高新區)現代中藥與大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將為江陰現代中藥與大健康供應鏈提供平臺保障。 “今年,我們將重點圍繞特種金屬制品與新材料、紡織服裝產業兩大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引進各類創新資源,推動一批創新平臺建設,通過開展系列科技人才對接活動,加速賦能產業補鏈固鏈強鏈延鏈,促進產業走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曹興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