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目前,中國是全球個體防護裝備產業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國內個體防護裝備產業規模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長。”1月7日,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副司長陳洪俊說。
主辦方供圖
陳洪俊透露,以防護口罩產品為例,截至2020年底,我國口罩日產能從1月底1000萬只提高到5億只。據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統計,我國2020年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防護服、口罩等大批防疫物資,有力地支援了全球抗疫。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個體防護裝備產業仍存在一定不足,需繼續提升。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應急管理部辦公廳近期聯合印發了《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明確提出,到2023年底,進一步完善個體防護裝備標準體系,持續提升重點個體防護裝備產品標準水平,個體防護裝備國際標準取得重點突破。
我國個體防護裝備“短板”突出
個體防護裝備(又稱勞動防護用品)是保護勞動者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人身安全與職業健康所必備的一種防護裝備,對于保護勞動者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和職業危害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和“紅線”。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個體防護裝備在標準、產品、檢測和配備等方面依然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爆F場,陳洪俊直面問題。
陳洪俊坦言,一是標準供給存在短板和弱項。隨著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涌現,作業方式和復雜程度的調整變革,多功能化、集約化、智能化個體防護裝備層出不窮,對標準的需求日益顯著。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雖然我國個體防護裝備產業規模大、市場前景廣闊,一批民族品牌不斷發展壯大,但與眾多國際知名品牌相比,我國產品在國際國內高端市場份額占比小,部分產品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
“三是檢測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标惡榭≌f,目前專業從事個體防護裝備產品及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仍然較少,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尤為明顯,各大檢驗檢測機構運力和能力明顯不足,尤其是具備國際認可能力的檢驗檢測機構嚴重缺乏。
此外,企業配備水平良莠不齊。在2021年以前,由于我國個體防護裝備強制性配備標準的長期缺失,導致個體防護裝備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落地困難,企業不按標準配備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日常監管力度也有待加強。個體防護裝備標準落地的長效機制缺乏,有待形成常態化的個體防護裝備配備情況的監督檢查機制。
提升標準 對產品質量問題“零容忍”
標準關乎生命?!袄绨踩珟藴手械臎_擊力指標,若從業人員瞬間墜落,保護產品要把很大的沖擊力吸收,通過柔性的裝置剎那間緩沖壓力,最大程度保護人體內臟等免受傷害,進而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眹覄趧颖Wo用品質量檢測中心(北京)工作人員許超介紹,如果產品不達標,后果不堪設想。
應急管理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鄔燕云也指出,標準,特別是強制性個體防護裝備標準,肩負著保護廣大從業人員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后一道防線”的重要使命。目前,石油、化工、天然氣、冶金等行業的4項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強制性國家標準已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這也是我國首批重點高危行業、領域個體防護裝備配備標準,將為高危行業從業人員的個體防護管理提供配備、執法和監管依據?!编w燕云說。
在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副司長王勝利看來,要提升個體防護裝備質量,生產和流通環節也不容忽視。據介紹,針對安全帽、安全網、安全帶、防護口罩等重點個體防護裝備,市場監管部門近三年累計抽查1108家企業的1166批次產品,依法對抽查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了處理,并向社會全面公布了抽查結果。
“下一步,將繼續嚴格監管,對以次充好等產品質量問題‘零容忍’,發現一批、處理一批,懲治一批、曝光一批,統籌個體防護裝備安全發展和質量發展,力爭將我國由個體防護裝備制造大國轉變為質量強國?!蓖鮿倮麖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