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唐芳
我感到黨和國家的當前知識分子政策,是對全國知識分子的偉大召喚,在這一偉大召喚前面,我也應積極響應,盡我余生余熱的微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為大力開展四化建設而奮斗。
——摘自顧知微1984年6月《入黨志愿書》
顧知微入黨志愿書手填頁
1959年9月26日
新中國成立10周年慶典前幾天
廣袤的松嫩平原上
一股棕褐色的油流噴涌而出
那一刻
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就此改寫
顧知微院士
大慶油田發現的背后
離不開這樣一個人
是他
提交了一份關鍵報告
闡釋松遼盆地白堊系年代劃分與生油的關系
為大慶油田的勘查與開發
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依據
他就是地層古生物學家
大慶油田主要發現者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顧知微
青年時代的顧知微(左一)
顧知微有一顆清醒的愛國心
整整73年
他在國家最急需的研究領域和地區工作
只因他堅定地認為
科研一定要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福祉服務
1958年赴野外科學考察(右一顧知微)
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專業畢業后
新中國百業待興
他悄然放下已卓有成就的三疊紀地層古生物研究
轉向地質礦產普查勘探事業
奔赴宜洛煤田、華北煤田、石拐子煤田
五年間
初步探明這些煤田的遠景儲量
為新中國煤炭工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1958年陪蘇聯專家在遼西凌源魚化石產地
祖國哪里需要 科研就跟到哪里
1955年夏
他再次改變方向
轉向與煤、石油等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相關的
中生代非海相地層和雙殼類研究
磨破幾雙膠鞋
他的足跡遍布松遼平原、川滇深山
開展野外考察和采集化石
直達侏羅、白堊兩紀地層出露地現場
顧知微在辦公室工作
埋頭苦干數十年
他以《中國的侏羅系和白堊系》一書
開創了我國陸相侏羅系和白堊系多門類化石的綜合研究
校正了美國科學家建立的劃分標準
他還是“熱河生物群”的命名者
作為世界級化石寶庫
“熱河生物群”被譽為20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
1954年冬在內蒙古寫煤田調查報告時合影(左三顧知微)
1982年
因參與“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
顧知微與李四光等人一起
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3年11月顧知微(右)峨眉雙殼類學科組會議上
顧知微說
只有科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與人民大眾打成一片
為他們的生活幸福而服務
科學才不會成為點綴的花瓶
和聳起空中的樓閣
1980年顧知微(右一)與來訪的古生物學家霍夫曼在南京古生物所合影
他是一位卓越的地層古生物學家
他的一生是勤奮求索的一生
孜孜不倦獻身于科學的一生
熱愛祖國并為之奉獻的一生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顧知微
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圖片由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