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 青 通訊員 穗 科
王小良是一名資深的風險投資人,如今,他有了一個新身份——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深入一線為企業“把脈問診”是他近1年多來的工作常態。“中小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碰到不同的創業問題,需要有專業人員為其指點迷津。”王小良說。
2020年,廣州市科學技術局(以下簡稱廣州市科技局)開始試點開展科技金融特派員及科技金融工作站試點工作,探索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1+1”模式。應運而生的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正是充當了這個“專業人員”的角色。
截至今年11月,廣州市已有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與183名科技金融特派員實現“精準匹配”,183名特派員精準服務園區企業上千家,深入超42家工作站開展宣講及上門對接服務,促進千余家企業獲得投融資超過110億元。
政府搭臺“紅娘”牽線
“我主要為自己對應的科技金融工作站入駐企業提供專屬‘即時響應’科技金融服務,協助配合科技金融工作站開展科技金融精準對接、投融資專業知識培訓、科技創新政策宣貫等服務。”在王小良看來,科技金融特派員的職責所在是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性工作。
“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試點工作是廣州市科技局謀劃的一項重要創新性工作。”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石鵬飛表示,當前廣州正在通過試點,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探索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實現路徑,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自2020年8月下旬開始,廣州市科技局面向全市公開征集遴選一批優秀銀行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并從其工作人員中確定一批科技金融特派員。值得關注的是,在遴選科技金融特派員的同時,廣州市科技局還公開征集一批孵化器、眾創空間,并從中擇優遴選確定一批科技金融工作站,通過科技金融工作站與科技金融特派員的聯動,為科技金融工作站入駐企業提供“債權+股權”的科技金融精準服務。該試點工作采取雙向互選的方式,通過政府搭臺、“紅娘”牽線,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廣州市科技局提出,在3年內建立不少于100個科技金融工作站,組建一支不少于100人的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初步建立覆蓋全市的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1+1”模式,其中兩個“1”分別指銀行機構科技金融特派員、股權投資機構科技金融特派員。
目前,已有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與183名科技金融特派員實現“精準匹配”,科技金融特派員分別來自22家銀行以及30家股權投資機構。他們活躍在一線,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架起金融和市場的“橋梁”
云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的初創企業,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其利用數字孿生技術為客戶制作的棉花宣傳片大受市場歡迎。創業團隊備受鼓舞,計劃在此基礎上發展新業務,打造一個購物平臺,專門銷售與棉花相關的產品。
“你們了解消費市場的客戶群體需求嗎?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從做技術到轉做電商,現有人員結構層次能滿足嗎?”王小良為該公司做輔導時,一下子指出了公司轉型存在的問題。經過深入的梳理,王小良為這家公司開出一劑“藥方”:聚焦現有創業內容,把產品做大做強。同時可先嘗試一下低成本的鏈接,試探市場反應,再一步步擴大。
遵循“藥方”中的原則,云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發展態勢良好。對此,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陳旨熙指出,廣州很多企業屬于埋頭苦干型,有時會滯后于金融和資本市場的變化,這時科技金融特派員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他說:“廣州市科技局先給我們普及相關惠企業政策,接著我們再向園區企業開展宣講。”
提升科技金融特派員專業服務水平,是廣州市科技局尤為看重的。今年6月,一場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工作站)訓練營云開班儀式通過云端成功舉辦。
“該訓練營是一個‘培訓+實戰演練+打造社群’的資源對接平臺。培訓的方式是‘一訓一學’,加入平臺的成員既是導師又是學生,通過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企業三方,以集中授課、座談交流、沙盤演練、游學參觀、實地考察、頭腦風暴等創新形式,為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特派員、企業提供包括產業、資本、技術等對接服務。”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說。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推出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訓練營,旨在不斷提升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專業服務能力,為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企業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從而更好地通過科技金融“賦能”科技企業。
首創線上雙向匹配特派員
今年9月,在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以下簡稱雙創大賽)決賽現場,光為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為)一出場就吸引了評委們的目光,并奪得廣州市決賽行業組冠軍。
“我們一直專注技術研發,較為低調。”光為聯合創始人、總經理黃愚表示,通過參加大賽,他們有了不一樣的視角。最為驚喜的是,通過大賽搭建的平臺,公司對接上科技金融特派員,對政策、資本、股權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以市場為導向,投資機構作為科技金融特派員代表,也深度參與到雙創大賽中來,作為評委對參賽企業進行評審,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特派員的積極作用,這是廣州市科技局的創新做法。
如何讓科技金融特派員真正下沉到企業第一線,讓服務名副其實,真正落到實處呢?
廣州市科技局首創線上雙向精準匹配及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路演模式。按照規劃,廣州市科技局將雙向匹配確定科技金融特派員,即通過科技金融工作站、服務機構雙向路演形式,確定科技金融特派員。
在匹配現場,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員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智慧大腦”在線匹配系統,選擇意向科技金融工作站或科技金融特派員后提交,系統后臺通過科技金融“智慧大腦”——大灣區一站式科技創新數字化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AI算法等手段即時匹配結果。
廣州市科技局還策劃開展了“科技金融特派員園區行”系列活動,主動帶領科技金融特派員上門“送服務”。目前已開展園區行活動23場,精準服務園區企業上千家,推動多家投資機構與所匹配工作站達成戰略合作。
“作為科技金融特派員,除了為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外,更為關鍵的是及時為中小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助力其持續健康發展。”王小良認為,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隊伍還可進一步發展壯大,分層分級、精準服務園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