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單倩瀾
到2025年,重慶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將超過15%。12月14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近日發布的《重慶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進行解讀。面對老年人信息素養、健康素養“雙低”問題,重慶將實施重點提升工作,通過建設老年科技大學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科學素養。
新聞發布會現場。單倩瀾 攝
到2025年 重慶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將超過15%
“‘十三五’時期,我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平均每年提高1.1個百分點,達到10.20%,已整體超過創新型城市10%的基本標準。”重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合清介紹,到2025年,重慶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將超過15%,繼續保持西部領先,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市將重點實施5項提升行動和5項重點工程。其中,5項提升行動包括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5項重點工程包括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以及科學素質開放合作。
在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將完善青少年科學教育體系,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選拔一批學有余力、學有所長的高中生提前進入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學習。
在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將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打造“巴渝工匠”職業技能大賽品牌,組織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提高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
在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著力打造一批科技強鎮、科技名村、科技小院,示范引導更多科技要素下沉鄉村。
在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方面,把科學素質教育納入黨校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等開設科學素質課程,打造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提升科學素質的“身邊課堂”。
建設老年科技大學 提升老年人科學素質
“目前重慶市60歲及以上人口為701.04萬人,占全市人口的21.87%,老齡化程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7個百分點,而且老年人口規模還在持續快速增長。”王合清表示,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甚至輕信謠言、陷入騙局,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據透露,重慶市人民政府已起草《關于創建老年科技大學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的意見》的文件,計劃聯合重慶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衛生健康委等幾個部門聯合下發,進一步推動構建“市級主導、區縣主體、網點主抓”的老年科技大學工作體系,幫助更多老年人想用、敢用、會用智能技術。
落實到具體做法上,將在重慶科技館加掛“重慶老年科技大學”牌子,有計劃有組織的常態開展教學工作。每年培訓500名老年人優秀分子作為骨干,作為教師。各區縣因地制宜創建老年科技大學,開展智慧助老行動,主要依托社區科普大學、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等,重點圍繞老年人數字素養、健康素養等內容設置課程,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擴大老年人受教育面。
除此以外,方案提出,要實施銀齡科普專項行動。積極開發老科技工作者人力資源,發展老科協、老衛協、高教老協等組織,充分發揮老專家智力資源,發展壯大老年人才科技志愿服務組織,吸納更多優秀老專家加入院士專家科普講師團、科學傳播專家團、健康科普專家庫等專家隊伍,在社區、農村、校園科普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