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產銷兩旺的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一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理的大考。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6.6萬輛和254.2萬輛,累計銷量滲透率達12.1%。與此同時,伴隨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動力電池的“退役”量也逐年增加。
“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月3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部門規章,進一步明確國家和地方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具體職責,細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的監管要求,加大監管約束力度。
(圖片來源:工信部)
近年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實施了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在京津冀等17個地區及中國鐵塔公司等開展梯次利用試點,推動跨區域合作與產業鏈協同。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制定發布一批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
截至今年10月底,171家有關企業已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048個,培育26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
尤勇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規章制度,增強監管約束。
同時,完善回收網絡,強化溯源管理。探索推廣“互聯網+回收”等新型商業模式,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設一批集中型回收服務網點。研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控聯動機制,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溯源監督管理,壓實有關主體責任,提高監管效能。
在標準方面,要健全標準體系,加快技術創新。具體要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行業標準,抓好標準宣貫落實。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更新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另外,還將加大政策支持,賦能產業發展。持續實施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管理,樹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標桿企業。同時,工信部也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及社會資本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及項目建設。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