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把黨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我決心以此作為我今后行動的準則,努力的方向,做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共產(chǎn)黨員。
——摘自嚴陸光1956年11月《入黨志愿書》
“我們這些人
事情做過一些
文章也寫過一些
但是嚴格講
我們沒有創(chuàng)新”
這是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電氣學家的謙遜之詞
說這話的
正是嚴陸光
1935年出生于北京
父親嚴濟慈是中國鼎鼎有名的物理學家
嚴濟慈字慕光
給孩子們以“光”字排行取名
是希望他們?nèi)绺赣H一樣成為“科學之光”
報效國家
1960年起
年僅25歲的嚴陸光就擔任一個由30多人組成的課題組組長
負責國防科研所需的脈沖放電風洞及其電源的研究工作
1977年參加全國受控核聚變學術(shù)會議做報告
盡管困難重重
嚴陸光率領(lǐng)的團隊卻很快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先后建立了儲能30萬焦耳電容放電電源,1萬、10萬與100萬焦耳的電感儲能裝置
此時
國防部門卻認為這種脈沖放電風洞并不急需發(fā)展
千萬焦耳、億焦耳量級電感儲能裝置的大工程項目一直未能敲定
“我們既然發(fā)展了這么好的儲能電源,就應(yīng)努力尋找其他應(yīng)用。”
嚴陸光認為不該就此放棄
恰巧
作激光研究的物理學家王之江建議并鼓勵他
用電感儲能裝置試著搞激光
嚴陸光帶領(lǐng)課題組用已經(jīng)建成的小實驗裝置做激光實驗
半年后果然成功了
后來
在合肥建成了6000萬焦耳的電感儲能裝置
用于實際的大能量激光實驗
在國外訪問時留影
此后
他領(lǐng)導(dǎo)研制和建成了中國第一臺托卡馬克CT-6的電磁系統(tǒng)
研制成多臺實用超導(dǎo)磁體
致力于推動磁浮技術(shù)在中國的應(yīng)用
2003年新年
當上海普通百姓用150元人民幣親身體驗430公里的“磁浮時速”時
一直為“磁懸浮”搖旗吶喊的嚴陸光又開始為第四次上書政府做準備
他說
“作為一個學者
除了為上層決策提供一些意見供參考外
我沒有任何別的想法”
2000年5月率團赴德國商談合作修建示范運營線攝于實驗場
偉業(yè)非只轟烈取
寂寞耕耘最英雄
嚴陸光說
書法家張飆題贈給他的這句詩
如格言一般
銘刻在他心里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嚴陸光
195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圖片由中科院直屬機關(guān)黨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