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主辦的新基建下的云計算與開源社區新發展云論壇在北京舉辦。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孫文龍說,在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云計算標準化和開源社區建設工作仍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在標準研制方面,報批了兩項國家標準、一項行業標準,持續推進下一代云計算、云邊協同等新標準化方向,促進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以及產業生態的健全,并開展開源軟件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研究。在開源生態方面,專門開設了協同辦公模塊,匯聚在線會議等五類軟件服務,為抗擊疫情和推動復工復產提供支撐,并持續發力開源許可證和規則研究。在行業服務方面,推出自有測評品牌——云基準測評,不斷豐富測試體系和測試種類,同時深入推進云服務能力評估工作。
工信部信發司信息服務業處二級調研員李琰說,在業界共同努力下,我國云計算產業的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產業生態日漸繁榮,應用范疇不斷拓展,并正在與新基建各領域加速融合。未來,云計算技術創新和產業格局調整的步伐將不斷加快,在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方面,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本次論壇上,還發布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在云計算國家標準符合性測評方面打造的自有測評品牌“云基準測評”,向業界提供云解決方案、云服務以及相關云產品的標準符合性測評服務,為甲方選型、指導建設和開發云計算產品提供權威的第三方依據。
在新基建時代,云計算未來有幾大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對云計算性能要求會越來越高,二是云端SaaS會結合行業特征不斷豐富應用,三是云計算的部署模式和形態會更多,四是邊緣云發展速度加快。
當談及云計算相關標準的研制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評中心云計算研究室主任楊麗蘊說,電子標準院依托賽西實驗室下的軟件工程實驗室以及ITSS云服務能力評估行業級評估機構,面向行業、面向產業界開展標準化的市場化服務。目前云計算國標已經發布了31項國家標準。同時結合云原生、彈性高性能、云間互聯,云邊協同等技術發展趨勢,推動新的標準化工作,也通過企業上云的行業標準來推動相關行業遷移上云和深度云上的應用。她透露,云計算標準的符合性測試正式升級為云基準測評后,電子標準院會建立豐富的云基準庫,將相關的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具體指標抽取出來,形成相關測評的依據開展測評。在開源方面,電子標準院通過四個維度自主打造木蘭開源社區,一是構建木蘭系列開源軟件許可證,二是打造木蘭開源平臺,三是進行開源的運營,四是孵化更多開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