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前陣子,吉林長春的氣溫飆升到接近40攝氏度,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用電量陡增。酷暑之時,我和我的同事們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絕緣服進行配網帶電作業,日升而出、戴月而歸,履職盡責,堅守崗位保供電。
高空是我們的舞臺。我所在的部門負責帶電作業及應急保電兩項工作,作為技術骨干,兩項工作必須兼顧。頂著炎炎烈日,穿著絕緣服在高空進行帶電作業是常態;冒著嚴寒風雪,和同事長時間擠在應急電源車里也是常事。故障檢修、搶險救災、節慶保障……在每一次急難險重的保電現場,我和同事們總是沖在第一線,第一時間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努力保障用電無憂。
與常規檢修作業方式相比,帶電作業在作業過程中不會影響用戶供電。但對帶電作業人員來說,長時間在狹小斗臂車內工作,身邊還有高壓電流發出的“嘶嘶”聲,既是體力和技術的考驗,又是對心理和勇氣的挑戰。每次脫下厚重的絕緣服,渾身早已被汗水浸透。在進行帶電作業時,大家的手上必須佩戴3層厚厚的手套,操作起來并不靈便,特別是還需要進行擰螺絲等精細操作,大家常調侃,操作的時候一定得找到“感覺”。為了保持“感覺”,我平時也常戴著手套模擬練習。常年的室外作業曬黑了臉頰,一雙手卻捂得白凈。
近年來,電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巡線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越來越多的新設備改善了保供電作業條件,我也深刻感受到唯有創新能爭先的道理。為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想方設法創新應用各種科技手段,與班組成員一道查閱大量資料,優化保供電作業流程。前段時間,針對應急電源車體積龐大無法開進狹小胡同的現實問題,我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試驗,對常規的靜態轉換開關設備進行了優化,研制出了“STS應急保電加速器方艙”,該設備以輕快便利的優勢有效彌補了傳統應急電源車的不足,目前已經投入日常作業使用之中。
參加工作13年來,我參與了超過3000次帶電作業及2100余次應急保電作業,我所在班組僅2022年就完成帶電作業近700次,長春的大街小巷遍布我們浸滿汗水的足跡。雖然辛苦,但每當因工作晚歸時,看到城市燈火通明的美麗夜景,我的內心就非常欣慰,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者為國家電網長春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應急電源技術員,本報記者鄭智文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6日 07 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