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6月18日,廣西革命紀念館內,南寧市虹橋小學學生張暢雯以一首《游擊隊歌》作為講解開場,贏得參觀者陣陣掌聲。
“張暢雯是2021年暑假期間通過培訓考核的‘小木棉’志愿者講解員,大家都很喜歡她的講解風格?!痹摷o念館副館長劉正告訴記者,為充分用好紅色文化資源,2019年以來,紀念館面向全區中小學招募“小木棉”志愿者講解員,并進行為期1個月的培訓。截至目前,他們先后組織開展了5期培訓,累計培訓370多名志愿者講解員,已為觀眾提供上萬場次講解服務。
今年11歲的何李睿祺,是“小木棉”團隊的“金牌”講解員,在紀念館開展志愿講解服務已有1年多時間。何李睿祺告訴記者,他主要在第一展廳和第二展廳向參觀者講述廣西武裝起義相關歷史。“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廣西的紅色故事更好地傳播出去?!焙卫铑l髡f。
多次在全國和自治區演講比賽中獲獎的范紫琴,是廣西革命紀念館的優秀講解員,也是“小木棉”志愿者講解員培訓班的主講老師之一。她近期正忙著準備今年的暑期“小木棉”志愿者講解員培訓。“這次收到了200多份報名表,我們從中遴選出70名優秀青少年參加培訓,這也是近年來報名和參訓人數最多的一次?!狈蹲锨俑嬖V記者。
記者從培訓手冊上看到,課程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涵蓋講解站位、手勢、走位等基本禮儀和語言、發音技巧等基礎知識,并留出充足時間讓學員到展廳進行實地體驗。
“為‘小木棉’志愿者點贊”“小小年紀,就能把紅色故事講得這么好,棒棒噠”“我也要向哥哥姐姐學習,成為廣西‘小木棉’”……記者在廣西革命紀念館觀眾留言簿上看到,上面寫滿了各地游客對“小木棉”志愿者講解員的鼓勵和贊許。
如今,每到周末及假期,大家總能看到穿梭在紀念館展廳里“小木棉”們的身影。他們深情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為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參觀體驗。作為傳播廣西紅色文化的新生力量,“小木棉”在南國大地悄然綻放。(劉德安 呂云 鄒福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