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端午節假期的最后一天,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中海環宇天地商業街,流光溢彩、人頭攢動,不少門店外還坐著排隊等位的客人。“白天氣溫高,我特意晚上和家人來這里吃點美食,順便帶孩子在旁邊的公園玩一玩。”正在等位的周女士說。
(資料圖片)
氣溫愈高,“夜經濟”愈熱。“入夏以后,我們不僅建議商家延長營業時間,還重新對街區美化包裝,每周打造不同消費節點,營造良好的夜間消費氛圍。”中海環宇天地商業負責人袁振君告訴記者,該商業街商家基本都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客流主要以夜間消費為主,“夜游、夜食、夜娛、夜購、夜宿”均有涉及。今年餐飲類商業整體營收額比去年增長逾10%,部分“網紅”商家營收同比增長達30%。夜經濟持續激發市場活力,也讓企業發展信心十足。袁振君說:“目前公司還正在濱湖新區籌備一個新商業街區的開業,規模是環宇天地商業街的兩倍。”
該商業街夜間消費的火熱是當前我省“夜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生動縮影。近幾年,“夜經濟”已成為消費新的增長點,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各地都開始加大“夜經濟”發展力度。
2023年度小微觀察論壇上發布的《2023年小微經濟8大新亮點》顯示,2022年中國夜經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6.7%,在業態上已從簡單的吃喝逐步轉向夜玩、游、購等多種形式,差異化經營空間大,非常適合小微企業經營。
釋放消費活力,必須要瞄準新的消費增長點,夜間經濟在端午假期中展現出十足的活力。記者留意到,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諸如“夜經濟”一樣的消費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不斷深化,一些新消費亮點持續“閃耀”。
比起在大眾景點人擠人,半徑小、周期短、負擔小的“輕旅行”近年來異軍突起,備受歡迎。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祁門縣民俗游、鄉村親子游火熱,吸引眾多短途自駕游客,前來體驗端午傳統民俗、享受田園風光。該縣共接待游客2.05萬人次,旅游收入1334萬元。
隨著“輕旅行”的興起,生意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游客帶動的餐飲休閑產業加速向新興目的地城市下沉,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民俗游備受青睞。圍繞傳統民俗,祁門縣各景區景點開展送粽子、包粽子等活動,部分小鎮還開發創新產品“粽茶”,以祁門紅茶為“餡料”,用傳統包粽子的手法制作粽形茶包,讓傳統紅茶喝出“新意”,受到游客的廣泛喜愛。
數據顯示,飛豬2023年成交增速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13個是鄂州、海北這樣聽起來有點陌生的地方,前三名更是被鄂州、海北、阿拉善這樣的新興目的地包攬。越來越多有特色的縣域和城市被發掘,憑借獨特的資源稟賦成為“輕旅行”新選擇,更帶動了當地經濟與就業。
從需求側來看,針對老年群體的“銀發經濟”同樣成為消費新增長點。據全國老齡工委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億,未來消費潛力將增長至百萬億級。在市場需求的推動和政策紅利的釋放下,“銀發經濟”必會加速發展。
我省不少企業瞄準風口,研發適老化產品。例如,針對不少老年人存在視力衰退問題的情況,科大訊飛推出訊飛有聲App,可以通過上傳圖片或現場拍照進行文字識別,再通過多音色的AI語音朗讀出來,幫助老年人以“聽”代“看”。
阿里巴巴發布的老年人消費報告顯示,去年老年人消費市場增速達20.9%,高于“80、90后”,并且“銀發經濟”的增長點正從傳統的健康醫藥轉向美容、旅行、智能設備等品類。有關專家指出,雖然不少大品牌布局“銀發經濟”,但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發掘,適老化改造是綜合性需求,往往需要多個產品搭配,組合成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才能實現無障礙、智能的看護和家居體驗。
今年前5個月我省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7%,總量穩居全國第8,限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4月當月增長1.2倍,限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餐費收入增長76.7%,消費市場加快提振。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用足用好省級消費券政策資金,落實更大力度恢復和擴大消費省政策11條,以“徽動消費 金秋購物節”為主題持續深化系列促消費活動,再掀一輪促消費熱潮。(記者 彭園園 許昊杰)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