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6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迎來開幕倒計時30天,中建二局“建證·城市更美好”開放日活動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東安湖體育公園,近距離感受智慧建造的魅力。
作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核心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包含“一場三館”——4萬座的綜合運動場、1.8萬座的多功能體育館、5000座的游泳跳水館和綜合小球館。項目由華潤置地配建,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承擔了“一場三館”項目的鋼結構、金屬屋面安裝及“三館”機電安裝工程。
據悉,東安湖體育公園不僅作為大運會開幕式舉辦地,同時還承擔競技體操、游泳比賽及訓練場館等功能。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機電安裝項目質量總監王賜柯介紹,在打造大運場館過程中,項目貫徹“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大運辦賽理念,應用多項“黑科技”,將“綠色辦賽、智慧大運”貫穿大運會場館建設全過程。
走近“一場三館”,簡潔大氣的鋁格柵線條,科幻時尚的閃銀白色屋面,正圓形“飛碟”,放大270萬倍的太陽神鳥在主體育場上空振翅欲飛,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也由此成為40個中國新地標之一。中建二局安裝公司項目團隊應用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強化BIM施工模擬,利用模塊化施工技術,鋼構件在地面拼裝后分片吊裝,將屋蓋鋼結構在50米高空中完成精準合攏,推動實現高品質高效率施工。
王賜柯介紹,“一場三館”主體鋼結構由總用鋼量2.75萬噸,約相當于4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鋼結構是綠色建材,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產生同時,還可反復利用。
除此之外,場館的金屬屋面也藏有科技“密碼”。5.4萬平方米金屬屋面系統,包含直立鎖邊屋面系統及裝飾鋁板系統,達到滴水不漏。屋面均采用隔聲節能設計,內置保溫隔熱層等13層結構,除具備屋蓋作用之外,還可充分節約能源。施工過程中,運用現場3D掃描,通過BIM建模出圖,1:1高度還原現場實際,將安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內,保證設計美感。
多功能體育館、游泳館和小球館的機電安裝量達20萬平方米,包含6萬余米橋架、12萬余米管道、25萬余平米風管等內容。這些如“毛細血管”般的管線保障著場館的空調、電力和給排水等功能,是三館實現各項功能的關鍵,為運動員和觀眾提供舒適的比賽和觀賽環境。
項目通過BIM軟件搭建各專業管線3D模型,渲染關鍵路線三維漫游,找到最優施工方案。同時,應用裝配式機房CDMA施工技術,實現了高效率、無動火的“零誤差”安裝,推動了機電智慧建造。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