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了解到,16日,中消協在京發布《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老年和未成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得到加強,消費公平在更大范圍得到促進;綠色消費從理念原則向具體制度和實施規則推進。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9月23日,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共追回贓款308.0億元,涉詐問題隱患整治率達96.7%,群眾對專項行動滿意度達86.0%。同時,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全年共批準逮捕各類養老詐騙犯罪7594人,提起公訴8516人;全國法院系統全年一審判決養老詐騙刑事案件1645起4523人,執行養老詐騙案件財產30.0億元,讓更多的老年消費者感受到了司法正義,彰顯消費者權益保護價值理念下的公平公正。
同時,2022年,中消協就“一老一小”等問題發布消費投訴情況專題報告,開展“防控青少年近視”系列活動,組織開展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和“優化消費體驗 共促消費公平”大型公益活動,推動全社會共促消費公平。
(相關資料圖)
《報告》認為,2022年,老年和未成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得到加強,消費公平在更大范圍得到促進。各級政府部門以加強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勢消費群體的權益保護、打擊電信詐騙、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為重點,加快推進適老化改造,大力維護和促進消費公平。
《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5.2萬件,比上一年增長5.7%,解決915752件,投訴解決率79.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8億元。
《報告》認為,2022年我國綠色低碳、質量安全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取得新進展,綠色消費從理念原則向具體制度和實施規則推進。
如出臺《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了綠色消費制度;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發放綠色消費券等多種措施推進落實綠色消費;中消協會同各地消協組織大力開展制止餐飲浪費、反對過度包裝、倡導綠色消費等工作,引導廣大消費者綠色低碳消費等。
在民生領域消費安全監管方面,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鐵拳”行動,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等專項行動等;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2022年全國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統一銷毀行動;各級網信部門、工信部門、公安機關等加強對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行為的治理;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依法嚴懲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十一部門聯合開展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公安部部署開展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藥劣藥犯罪重點攻堅專項行動;以及中消協組織開展《個人信息保護法》普法宣傳,針對食品安全開展調查監督,發布兒童化妝品消費安全、醫美消費提示等,各方都在持續關注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
針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中消協建議:
一是加快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及電商領域相關法律制度的制修訂,不斷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
二是積極適應恢復和擴大消費新任務,在做好重點民生消費領域的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基礎上,多措并舉提振消費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的消費意愿。
三是加大對虛假宣傳、制假售假、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持續優化消費環境,讓消費者獲得感強愿消費。
四是強化穩消費實質性政策措施供給,在就業及收入分配、消費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基本保障等方面綜合施策,不斷提升百姓的消費能力。
(責編:孫紅麗、高雷)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