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銀保監會出手了,“中國時間銀行上市”為虛假信息!
日前,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風險提示,告知通過日常監測發現個別網站發布“中國時間銀行上市”等虛假信息,且有名為“時間銀行”移動應用程序以公益養老為名目開展投資活動。監管部門提醒,從未批準設立“中國時間銀行”,有關內容均為虛假消息,相關投資活動涉嫌違法犯罪,請公眾謹慎辨別,謹防上當受騙。
所謂“時間銀行”App是一種騙局,“碰瓷”的是公益互助項目“時間銀行”。據媒體報道,號稱持有官方文件的“時間銀行”App向中老年人收取一定激活賬號費用,再打著“保本保息”“零風險”等旗號不斷發展下線,招募養老服務志愿者,雪球已經越滾越大。一旦騙局成功,不法分子就會關網跑路,然后再換個殼卷土重來。
面對這種打著某某銀行名義忽悠投資的套路,公眾要做到不聽不信,及時到相關部門官網上查詢真實信息,千萬不能偏聽偏信。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做到為國筑堤,為企護航,為民守財,金融監管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現代金融監管責任重大,必須要致廣大而盡精微,不僅要做好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監管,不僅要維護市場穩定、處置問題機構,更要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保護消費權益、打擊金融犯罪。這是因為,金融交易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金融犯罪活動隱蔽性強、危害性大,同時專業性、技術性也較為復雜,普通群眾往往“防不勝防”。這次銀保監會的主動監測、告知提示,遏制了金融欺詐,捍衛了市場秩序,非常及時、給力。
當前,正值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的鞏固期,一些群眾的就業、收入在逐步恢復。同時,這些群眾金融消費的抗風險能力較弱,幾十萬元、甚至幾萬元的損失都會對個人和家庭造成巨大沖擊。為此監管部門就更要守土盡責,強化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大力整治虛假宣傳、誤導銷售、霸王條款等問題,切實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要看到,現代數字技術為金融監管提供了加速度。用好日常網絡監測、突發信息處置等數字技術手段,能更好更嚴格規范金融產品的銷售管理,防患于未然,化解于萌芽。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公平交易、信息安全等基本權利,暢通投訴處理渠道,有效打擊金融領域違法犯罪,仍迫切需要金融監管實現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需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助力改革向縱深推進。
(責編:趙春曉、曲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