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線,風起浪卷,一場大機群對陸突擊演練在某海域拉開帷幕。
“起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架艦載直升機搭載陸戰隊員,從海軍某登陸艦支隊海南艦甲板上騰空而起,執行空中運輸和對陸突擊任務。
(資料圖片)
指揮室里,海南艦指揮員告訴筆者,入列以來,該艦先后完成與多型艦載直升機、裝甲車輛和氣墊登陸艇的協同訓練。不久前,海南艦還順利通過全訓合格考核。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官兵不斷探索的艱辛努力。
“可以說,海南艦是一個融合了多種作戰要素的平臺。”該艦指揮員說,近年來,體系練兵的“沖擊波”深刻影響著部隊組訓模式和官兵思維方式,“要想把全艦各作戰要素擰成一股繩,不是一件易事。”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兩棲攻擊艦,海南艦既有能自主防御反擊的導彈、近防炮等多種火力系統,還有能搭載多型艦載直升機的直通甲板,以及裝載多型裝甲車輛和氣墊登陸艇的內部塢艙。
訓練實踐中,該艦航空長張尚新組織骨干對艦載機起降訓練進行復盤分析,優化艦機指揮調度,有效提升了戰位配合、專業協作、艦機協同等能力,艦載直升機出動速度大幅提高。他介紹說,深化聯合訓練與海南艦每一名官兵息息相關,大家不能只盯著自己戰位的“極值”,而要學會求取整個作戰體系的最大公約數。
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數架艦載直升機穩穩降落在艦艇甲板的標志圈內。
甲板保障兵頂風上前系留直升機,牽引輸油管補充油料;海軍陸戰隊員攜帶裝具依次登機,準備第二波次垂直投送……很快,直升機再次起飛升空。
“這場看似普通的垂直投送訓練,涉及艦艇、海軍陸戰隊和艦載航空兵等多種作戰要素。每個環節都是聯合作戰力量的一部分。”望著繁忙而有序的訓練景象,該艦指揮員告訴筆者,如今兩棲登陸作戰的每一個體系成員都有了共同的目標,體系作戰力量嬗變正在完成。
海軍陸戰隊某旅兵力指揮順暢、銜接有力,保證編隊按時抵達灘頭;航空兵某旅結合艦艇和飛機的功能特性,深入研究火力與情報雙向支撐的體系;氣墊艇部隊官兵革新裝甲車輛固定鏈,有效提高裝卸載效率,縮短突擊登陸時間……不同兵種的官兵在海南艦上聚到一起,產生的“化學反應”讓人欣喜。
攥指成拳,戰斗力倍增。在一次次聯合訓練中,全艦官兵與各要素兵力集智攻關,順暢作業流程網絡,優化協同指揮調度,將不同作業流程協同融入作戰體系,發揮出每個作戰單元的最大優勢和效益。大家表示將繼續拼搏,不斷探索聯合訓練方法路子,進一步提升訓練質效。(張素同、陳運鵬)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