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孫競)水黽為何能在水上“行走”?壁虎為什么能在天花板上爬?洗澡水為什么只會逆時針旋轉流入下水道?日前,由18位院士主筆創作的《院士解鎖中國科技》叢書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叢書涵蓋近200位科學家的故事和170個中國科技亮點,內容涉及醫藥衛生、信息、林草、環境、氣象、石油和天然氣、礦產、農業、林草、交通與運輸等領域,通過聚焦我國科技事業,展現我國科技實力,培養少年兒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弘揚自立自強、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給“發燒”的地球降降溫》一書的主筆,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朱永官在發布會上表示,希望通過書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科學家在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中的重要貢獻,也希望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將來能夠接上接力棒,繼續探索自然的奧秘。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在講話中談到,閱讀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科學普及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院士們的責任。家國情懷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要把科學研究這項事業做好,促進國家的進步,人類的進步。
“科學育兒,從娃娃抓起,對國家科技后備人才的培養是重要的人才培養戰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匡廷云介紹,在《小綠葉中的大天地》一書講到了著名的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先生的故事,講到了塞罕壩精神,這將引導孩子們從小熱愛科學,崇尚科學,樹立科學報國的理想,對實現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柱介紹,該套叢書繼目前已出版的10卷,接下來還將圍繞航空、航天、電力與能源、水利、材料與制造、建筑等領域繼續展開編著,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多精神食糧。
(責編:李依環、熊旭)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