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有關“00后”女孩退房后屋里遍地垃圾的新聞沖上微博熱搜。因為打上了“00后”的標簽,這一新聞引發網友熱議。
在租住期滿后理應將房間打掃得干凈整潔,這既是個人素質道德的體現,更是文明社會創建的要求。
然而,近些年,年輕人將出租屋或旅館弄得“臟亂臭”的新聞屢見不鮮。同時不難發現,類似新聞報道為了吸引眼球,往往會有以偏概全的現象,自然而然地給某個群體打上特定的標簽。
一件個案為何如此引發輿論關注,恐怕同新聞中突出“00后”這一年輕群體有關,也讓關乎文明素質的話題從一個人的問題涉及到一個群體的形象。
隨著“00后”步入社會,有關于這個群體的形象就不斷在公眾心目中被描繪。例如,在去年就有“00后整頓職場”的話題頻頻引發討論,通過一些報道和事例,將“00后”的直接、敢于向潛規則說不的形象展示給了公眾。但這種給一個群體貼標簽,把群體形象簡單化的做法本身就不科學也不實際,從“任性幼稚”到“整頓職場”等標簽,都讓“00后”背負了不該有的刻板印象。
自“70后”“80后”等以年代來區分人群的概念被頻繁使用以來,社會上對于群體的刻板印象就層出不窮。需要我們警醒的是,整個社會都需要去“標簽化”,而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去將部分人的素質問題,不假思索地歸類為某個群體。
(責編:徐玉涵、曲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