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素有“黃海明珠”美譽的大豐區,隸屬江蘇省鹽城市。這里地處蘇北平原,東臨黃海,是麋鹿的故鄉、丹頂鶴的家園。
大豐是從大海中生長出來的,是長江和黃河東流入海攜帶的泥沙長期淤積形成的濱海平原。如今,這方土地仍以每年數萬畝的成陸速度向大海延伸。灘涂濕地在淤漲的同時,也讓大豐擁有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旅游資源。
【資料圖】
上世紀80年代,年幼的我經常跟著長輩們趕海。那時的大豐有許多破舊的老房子,海邊則是荒涼的鹽堿地,蘆葦雜草叢生。直到1986年,大豐成立了麋鹿保護區,才有了一個像樣的旅游景點。
上世紀90年代,我到外地求學。在眾多的美術種類中,我迷戀上了連環畫創作,立志要用插圖展現家鄉的一草一木和風土人情。畢業后,我回到大豐工作,雖然暫時放下了畫筆,但心中的夢想從未熄滅。一次機緣巧合,在一位老畫家的推薦下,我有幸得到了為大豐文化叢書配畫插圖的機會,先后為十多本圖書配畫插圖。這是我第一次用線條勾勒家鄉的歷史人物故事,每一筆都傾注了我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后來,我調到大豐日報社工作。成為一名記者,我的視野一下子開闊了,到大豐各地采訪,親身感受大豐日新月異的發展。在采訪中,我了解到大豐多地在謀劃發展旅游產業,這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在大豐人的努力下,一個個旅游景點悄然誕生。
記得2000年,我來到麋鹿保護區參觀。那時的麋鹿保護區還比較簡陋,三三兩兩的麋鹿在狼尾草里低頭覓食,大片的灘涂濕地顯得很蒼涼。但仔細觀察,卻也發現麋鹿保護區別具特色,長滿狼尾草的灘涂濕地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面貌。2008年夏天,麋鹿保護區的負責人聯系我,告訴我那里正在打造麋鹿文化園,想請我為麋鹿巖畫長廊設計三十九幅插圖。我欣然應允,終于又有機會用畫筆來描摹我的家鄉了!
接到任務后,我趕到麋鹿保護區,查閱相關資料,并向專家請教,花了兩個月時間,精心創作了插圖。后來,麋鹿巖畫長廊成為麋鹿文化園的一個特色景點。每次去那里,看到游客們在長廊前駐足、端詳,我的自豪感都油然而生。后來,我又為白駒鎮獅子口村八路軍新四軍會師紀念地、張謇文化公園等設計了浮雕,如今,那里都成了大豐的著名景點。
這些年,大豐旅游蓬勃發展,大豐已經成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華麋鹿園、郁金香花海、梅花灣等數十個景區,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尤其是郁金香花海,每到四五月份,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迎風綻放,五彩繽紛的花朵在風中搖曳,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彩色海浪”,如同打翻了的調色板,讓人心醉神迷。
回眸大豐的旅游發展,一路走來實屬不易。翻看沿海區位版圖,大豐交通不便,實現飛速發展,必須要付出超常的艱辛努力。新中國成立后,大豐人發揚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向大海要發展。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大豐人硬是在茫茫鹽堿地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港城。綿長的海岸線串連起一個個景點,麋鹿在灘涂上歡奔,白鷺在綠樹間飛翔,茫茫灘涂變成了宜居、宜旅、宜學、宜業的“黃海明珠”。
去年夏天,離開大豐三十多年的堂哥回鄉探親,我帶他四處游玩,大豐的發展讓他非常驚喜。三十多年前,他搖著小漁船在大豐討生活,怎么也想不到,荒涼的鹽堿地會華麗變身為亮點紛呈的旅游城市。他感慨地說:“家鄉的變化太大了,一路走來,就像欣賞一幅徐徐展開的畫軸,真是‘人在畫中游’啊。”
畫里大豐,處處即景。穿行在市區,海派風情街、水滸公園、張謇文化公園、二卯酉河風光帶等景點美不勝收。人們在“大豐畫卷”里享受視覺盛宴,采擷著詩情畫意……
(責編:岳弘彬、楊光宇)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