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廣州1月30日電(記者馬曉澄、徐弘毅)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團隊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聯合全球多家機構協同攻關,研發了嬰幼兒視功能損傷手機智能篩查系統,家長使用智能手機即可為孩子檢測16種常見致盲眼病。相關成果于1月2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在線發表。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余敏斌說,0至4歲的嬰幼兒處于視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嬰幼兒進行視功能評估,早期發現眼部疾患引起的視功能損傷很重要。然而,此年齡段嬰幼兒難以配合傳統的眼部檢查,其視功能損傷容易被忽視或漏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研發團隊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嬰幼兒一些異常注視行為模式與視功能損傷高度相關。據此,研發團隊前瞻性采集來自3652名嬰幼兒的注視行為大數據,構建人工智能模型,實現了對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瞼下垂、先天性青光眼等16種嬰幼兒常見致盲眼病引起視功能損傷的早期檢測,平均篩查準確率超85%。
該研究牽頭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介紹,該系統通過在手機上播放一段3分鐘的動畫視頻吸引嬰幼兒保持注視,可以實現對嬰幼兒注視習慣和行為模式的實時捕捉。隨后,該系統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分析出嬰幼兒視功能損傷和相關眼病情況。
(責編:袁勃、牛鏞)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