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再到嶺南山區,中國高鐵歷史性地實現了對三十一個省區市的全覆蓋,讓流動的中國充滿活力。從“和諧號”到“復興號”,為打造高鐵這張亮麗的“國家名片”,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及其團隊十余年如一日,苦干實干、攻堅克難。
(二)高速動車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一列動車組上的零部件就達五十多萬個,有幾萬張圖紙需要設計。二〇〇八年,年僅三十六歲的梁建英勇挑大梁,承擔起研制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車的重任。該列車最高設計時速三百八十公里,為當時世界之最,其制造毫無先例可循。
(三)為了摸透動車組在高速運行條件下的動態行為、性能和規律,梁建英帶領團隊在京津、武廣、鄭西高速鐵路進行了十八個月試驗,團隊跟車跑了兩百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五十多圈。梁建英感慨道:“搞科研得有敢為人先的勇氣,更需要不服輸的韌勁。”
(四)歷經四百五十多項仿真計算,一千零五十多項地面試驗,兩千八百多項線路試驗……二〇一〇年,CRH380A成功問世,在安全性、舒適性和節能環保等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更創下時速四百八十六點一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相當于一秒鐘跑出一百三十五米。
(五)中國高鐵繼續飛馳向前。二〇一三年,“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項目啟動,梁建英再次向高速列車技術的新高峰發起沖擊。經過四年多的艱苦奮斗,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以三百五十公里時速驚艷亮相。這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列車,標注著中國制造的新高度。
(六)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二〇二一年,梁建英和她的團隊研制的設計時速六百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未來,會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高速列車飛馳在世界最前沿。”梁建英對此充滿信心。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5日 07 版)(責編:袁勃、牛鏞)
關鍵詞: 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