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村支部書記,要帶領村民借助各類新型實體企業發展特色產業,讓我們產業提檔升級,為民族山區發展貢獻力量。”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五星村黨支部書記余紹容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在14年前的北川縣五星村,余紹容曾帶領全村500余人從地震中安全撤離。如今,余紹容又帶領全村發展特色產業,五星村當地的特產是中藥材黃連,目前已發展到超千畝的種植規模,當地村民的純收入逐年增長,用“苦黃連”換來了“甜日子”。
北川是典型的山區縣,環境優美,農產品品質很高。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苔子茶、濃香醇厚的馬槽酒、色澤紅亮肥而不膩的老臘肉等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北川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第一書記”要為村里農特產代言。為找準每個村最好的產品,“第一書記”立足村情實際,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目前很多村都有了一個主導產業,如香泉鄉紫霞村的香妃棗、陳家壩鎮平溝村的土蜂蜜、漩坪鄉巖門村的紅豆杉。
鄉村振興是今年兩會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在《關于加快偏遠地區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中提出,鼓勵具備數字技術能力和實體運營經驗的新型實體企業推動基礎設施下沉,應用其產業數字化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溯源等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和流通環節的數字化程度,提高農業供應鏈效率,助力農業數字化升級,帶動偏遠地區農產品產業帶建設。
魏后凱認為,數字基礎設施在推動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但整體而言,過程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除了要持續提升鄉村數字基礎設施能力,魏后凱還提出,要以縣域或農產品產業帶為基礎,通過政策和市場手段,積極培育發展當地有潛力的龍頭企業,構建大平臺大企業-地方龍頭企業-農戶的現代化、數字化農業供應鏈,推動偏遠地區經濟發展。
(責編:曹淼、李源)關鍵詞: 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