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日電 (薄晨棣、李楠楠)今天,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十件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典型案例,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準確適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規定,提升全社會生態環境法治意識。
據悉,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與老百姓生活環境密切相關,涉及醫療廢物、過期藥品、工業固體廢物、電子垃圾、生活垃圾、危險廢物、“洋垃圾”等各類固體廢物污染問題。人民法院依法嚴懲老百姓身邊的突出污染環境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維護優美生態環境。如重慶某醫用輸液瓶回收有限公司、關某崗、陳某林、李某芳等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污染環境案,涉及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污染環境行為,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的同時,一并追究相關企業和人員的刑事責任。
最高法環資庭庭長劉竹梅介紹,人民法院貫徹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要求,通過依法懲處非法處置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例如,在陳某勤等焚燒電子垃圾污染環境案中,人民法院對非法收購、處置、冶煉電子垃圾等各犯罪環節行為人實施全鏈條打擊,推動電子垃圾依法有序回收利用,保障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關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多渠道回收和集中處理制度的落實。
“人民法院貫徹損害擔責、全面賠償要求,對同一違法行為統籌適用刑事制裁、民事賠償和行政處罰責任,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的突出問題,增強懲戒和震懾效果,以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劉竹梅介紹,在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訴郎溪某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寧波高新區某貿易有限公司、黃某庭、薛某走私“洋垃圾”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行為人承擔走私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費用,明確行為人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仍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有效震懾潛在的違法行為人,體現了環境司法對違法行為人全面追責的鮮明態度。
固體廢物量大面廣,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據介紹,人民法院通過相關案件的審理,推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提升全社會防治固體廢物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在麗水市綠色環保協會訴青田縣某廢油回收再利用加工廠、胡某泉等非法傾倒廢渣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中,人民法院充分考慮環境損害修復的急迫性,發揮司法職能,以調解方式化解糾紛,實現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共同協作、共同治理,促使受損生態環境及時有效修復。
附: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典型案例
一、重慶某醫用輸液瓶回收有限公司、關某崗、陳某林、李某芳等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污染環境案
二、司徒某戌、司徒某協、陳某峰、李某賢等非法傾倒毒性工業固體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
三、山西某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田某坡等非法處置過期藥品污染環境案
四、句容市后白鎮某村民委員會、袁某政等非法掩埋廢酸、廢油脂等污染環境案
五、張某偉、張某盟、姜某、康某輝等非法傾倒廢料污染環境案
六、陳某勤等焚燒電子垃圾污染環境案
七、朱某違規收納、傾倒生活垃圾污染環境案
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訴郎溪某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寧波高新區某貿易有限公司、黃某庭、薛某走私“洋垃圾”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九、麗水市綠色環保協會訴青田縣某廢油回收再利用加工廠、胡某泉等非法傾倒廢渣污染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十、西安鐵路運輸檢察院訴陜西省西咸新區某管理委員會不履行環境監管職責行政公益訴訟案
(責編:薄晨棣、鄧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