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地方兩會正陸續召開,記者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發現,“創新”正成為一個閃動的字眼。
強化科技引領、打造科創中心、增強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下,我們既是享用者,更是創造者。各地要通過這一“杠桿”,有力撬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重慶:加快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1月17日,重慶市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重慶市人民政府代市長胡衡華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今年重慶重點推進10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將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是調結構、轉方式的根本之策,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圍繞‘四個面向’,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胡衡華表示。
在建設一流創新平臺上,將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金鳳實驗室和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推動國家實驗室基地、中科院重慶汽車軟件創新研究平臺落地,支持高校研究生院和特色研發機構在科學城集聚。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將開工建設衛星互聯網等科創項目,建成投用分布式雷達驗證試驗場、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高質量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重慶腦與智能科學中心、廣陽灣實驗室,探索打造零碳示范產業園。同時加快重慶高新區及拓展園建設,支持潼南、涪陵、合川、大足、綦江、銅梁創建國家高新區,推動市級高新區建設。
在培育一流創新主體上,將啟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劃,力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500家、科技型企業突破4萬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提高到2.3%左右。通過布局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優化重組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方式增強高校創新能力。
甘肅:聚焦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產業升級
在1月17日召開的甘肅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甘肅省省長任振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甘肅省將聚焦振興實體經濟,加快產業升級,持續培育壯大千億產業集群和百億園區。
“我們將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任振鶴介紹,甘肅省將聚焦優勢重點領域,爭取建設同位素實驗室、敦煌文物保護中心等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蘭白自創區和蘭白試驗區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實施高校院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重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啟動隴粵共建“大灣區·蘭白自創區中醫藥創新發展示范區”,規劃建設“校企共生融合發展創新港”。
一方面,加快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全面落實鏈長制,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推動石化、有色、鋼鐵、煤化工、精細化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70個。推進隴東綜合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另一方面,搶抓歷史機遇,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啟動建設“酒湖特高壓”配套風電、“隴電入魯”工程及配套風光電項目。力爭開工建設玉門昌馬、張掖盤道山等3—4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德福高檔電解銅箔波、東方鈦業綠色循環等項目建設。推動金昌新能源鋰電、平涼智能光電、張掖智能制造等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天水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集聚區。建成生物制品批簽發中心,建設中國生物科技健康產業園。深化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慶陽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加快北斗導航分中心建設。
(責編:趙竹青、陳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