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珠峰高程的多次測量,體現了我國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昨天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余名隊員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行動正式開啟。
根據氣象預報數據,5月10日以后將迎來第一個沖頂“窗口期”。據介紹,測量登山隊隊員離開珠峰大本營將途經絨布冰川和東絨布冰川,抵達5800米的中間營地宿營。隨后將從中間營地出發,達到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并進行適當休整。測量登山隊隊員將先后抵達海拔7028米的一號營地、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海拔8300米的三號營地,并擇機出發向珠峰峰頂發起沖擊。
按照計劃,登頂成功后,測量登山隊隊員將在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等工作。與此同時,位于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登山隊隊員將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如果登頂測量成功,這將是我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據介紹,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五是測繪隊員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成果可用于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GNSS測量、水準測量、重力測量的成果結合以前相關資料,不僅可以準確地分析目前地殼運動變化影響情況,同時也可為后續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建立提供準確的重力異常數據。重力測量成果可用于珠峰地區區域地球重力場模型的建立和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
資料顯示,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并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矗立于珠峰之巔,并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珠峰高程復測,采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并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獲得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測量珠峰,以及對珠峰高程的多次測量,已成為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志。(記者陳雪檸)
關鍵詞: 珠峰高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