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qgeso"></bdo>
        • <strike id="qgeso"></strike>
        • <sup id="qgeso"></sup><center id="qgeso"></center>
        • <input id="qgeso"></input>

          中國古生物學會發布十大進展 重新認識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

          首頁 > 資訊 > > 正文

          日期:2020-04-09 10:06:38    來源:光明日報    

          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是什么樣子?早白堊世哺乳動物——蓋氏熱河俊獸揭示了哪些進化趨勢?國寶大熊貓的祖先在其基因中傳達了何種信息?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以下簡稱“十大進展”),清江生物群、熱河俊獸、大熊貓古基因組等研究入選,這些成果,作為我國2019年在古生物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刷新了人類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

          清江生物群、夷陵蟲、長臂渾元龍刷新認知

          據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蔡華偉介紹,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自2017年以來,已經發布了四次。“每年所發布的‘十大進展’都在世界知名的學術期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些進展更新了人類對早期生命起源、生物演化以及古人類等領域的認知。”在蔡華偉看來,“這是對中國古生物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最有力的證明。”

          2019年的“十大進展”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其中,距今已有5.18億年的清江生物群,刷新了人類對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的認識,它也因此而位列榜首。這項成果是一個埋藏在巖石層中的軟軀體化石庫,由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研究團隊發現于湖北長陽地區。經過12年化石采集和研究,他們發現,清江生物群形成于寒武紀大爆發極盛時期,與其他寒武紀生物群相比,這里的生物群相對最多樣,新屬種比例最高,軟軀體生物類群最多,化石保真度最好,而且保存了原生的有機質。

          夷陵蟲,對這種生活在5.5億年前生物的研究,入選了“十大進展”的第二名。它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團隊袁訓來課題組在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據該所研究員陳哲介紹,夷陵蟲的身體分節,兩側對稱,而這正是動物演化史上極為重要的革新事件。“這證明在寒武紀之前動物就已經出現了,而此前并沒有可信的證據。”陳哲說。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研究員和其同事,發現了一個有膜質翅膀的恐龍——長臂渾元龍,這個發現在《自然》雜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作為“十大進展”的第三名,長臂渾元龍被發現于晚侏羅世早期,它是擅攀鳥龍類中目前發現最完整的骨架,展示了恐龍向鳥類演化歷程中,為了適應飛行,出人意料地長出了骨骼——表皮衍生物組合。

          熱河俊獸、華龍洞頭骨等破解遠古謎題

          在2019年的十大進展中,生活在早白堊世的蓋氏熱河俊獸,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元青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發現,這項研究提出一種新的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模式。《自然》同期發表的“新聞&觀點”文章認為這項研究為探討早期哺乳動物耳區演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供了重要證據。

          在安徽東至華龍洞發現的30萬年前人類頭骨化石,也是十大進展之一。這一具有現代人特征的頭骨,破解了東亞地區人類演化的謎題。它揭示這一時期東亞古人類已經出現向早期現代人演化過渡的趨勢,現代人在東亞大陸出現時間可能比以往認為的更早。此外,華龍洞人類化石為論證東亞地區人類演化區域連續性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此前所發現的人類化石大多破碎、年代存在不確定性,導致古人類學界對東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的演化過渡一直存在爭議。

          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蘇濤研究員、周浙昆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發表了利用植物化石重建青藏高原古海拔的系列研究成果。他們提出,青藏高原在地質時期具有復雜的地形地貌。這一科研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抬升歷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從而入選十大進展。

          十大進展的第七項,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博士等人,對恐龍和化石鳥類羽毛的分子組成所進行的分析研究,這為羽毛的演化提供了直接的分子化石證據,該項成果在線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后,《科學》雜志還專門撰文進行了報道。

          大熊貓古基因組、琥珀菊石等填補空白

          十大進展的第八項——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研究,對于研究現代大熊貓的起源、進化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自然》期刊網站研究亮點專欄對其進行了報道。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賴旭龍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及合作者完成,他們從云南騰沖約5000年前的大熊貓化石中獲得了世界首例大熊貓古基因組,并運用古DNA方法及新一代測序技術得到大熊貓古基因組信息。

          與其并列第八名的是對緬甸琥珀生物群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對一億年前的緬甸琥珀生物群開展了長期研究,對琥珀菊石的研究表明該琥珀森林位于熱帶海濱地區,為琥珀埋藏學和白堊紀森林生態環境分析提供了新見解;傳粉甲蟲的研究則填補了早期被子植物蟲媒授粉證據的空白。

          最后的并列排名的兩項研究有關我國乃至亞洲最早、泥盆紀出露面積最大的森林和一種名為“脊籠球”的化石。前者發現了石松樹木演化出最早的根座型根系,同時解釋了早期森林與大氣CO2濃度下降、海岸帶水土保持之間的關系。后者為動物是如何從單細胞演化成多細胞提供了重要線索。

          “人類不能脫離環境而生存。”在蔡華偉看來,“這些古生物研究,既是在破解遠古生物起源和演化的謎題,同時也為人類和地球今后的發展起到預示的作用。”(記者 詹媛)

          關鍵詞: 生命演化歷程

          下一篇:“高精度數字土壤”歷時21年建成 全國耕地土壤狀況通過數字化呈現目了然
          上一篇:我國在新能源并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成果

           
          国产三级日本三级日产三级66,五月天激情婷婷大综合,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 <bdo id="qgeso"></bdo>
              • <strike id="qgeso"></strike>
              • <sup id="qgeso"></sup><center id="qgeso"></center>
              • <input id="qgeso"></input>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 金8天国欧美视频hd黑白|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久热这里有精品|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国产aaa级一级毛片|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色吊丝最新在线播放网站|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啊灬啊灬啊灬深灬快用力| 一边摸一边桶一边脱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福利片在线|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一|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理伦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糟蹋顶弄挣扎哀求np| 新婚张燕被两个局长| 免费看三级毛片| 三男三女换着曰|